罗氏正骨手法:
罗氏正骨,其总特点是:手法诊断、手法治疗。无论是骨折、关节脱位或软组织损伤,在诊疗整复时,都要掌握稳、准、轻、快和两轻一重、三定点的手法。稳,就是要求正确进行检查,以识别损伤的类型、程度,以及有否合并症的发生,以免误诊。准,是在稳得基础上对症治疗或辨证施治。轻和快,是用巧妙熟练的手法调整人体各种伤患生理机能的不平衡因素。两轻一重手法,就是开始要轻,但一重也不是强行,而是在一两次轻度手法达不到治疗目的时,再采取重一些的手法。两轻一重手法能解除患者恐惧和疑虑心情,有利于配合医生的治疗。因此,只要在稳、准、轻、快诊疗手法的基础上,继以循环用之,就可达到患者痛苦小,治疗效果好的目的。
罗氏正骨手法特点:以‘’稳、准、轻、快“四字为原则,使患者不恐惧、不害怕,甚至对治疗复位过程全然不知转而康复,让患者真正体验到无痛苦的治疗,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罗氏正骨手法~脱位
腕关节脱位
病因病理:
患者跌倒时手掌及手背着地,致使腕关节过度屈曲。暴力传递而致腕关节脱位。
症状与诊断:
腕关节脱位,患处疼痛,有外伤史,关节周围肿胀,重者畸形,腕关节运动功能障碍。
治疗:
患者端坐,术者双手拇指置于腕部.余指握患者掌部.在扎、摇,抖的同时。顺即将脱位的诸骨复位.包扎固定3周,第2日热醋或l号外洗药熏洗患处,轻轻按摩。促使脓血早日消散。
尺桡关节分离
尺桡关节分离:
前臂尺挠骨的连接,包括间断连接和不间断连接。不间断连接即前臂骨间膜的连接。骨间膜为附着于桡尺二骨骨间脊上的结缔组织膜,它可加强两骨间的连接。间断连接是桡骨远端关节的连接。
横行间隙位于三角纤维软骨与尺骨头远端之间(三角形纤维软骨起于桡骨远端尺骨切迹与挠骨远侧关节面之间.附着于尺骨茎突的基底,与腕尺侧副韧带相连。桡尺近端和远瑞关节囊韧带也附着于此软骨)。桡尺近端和远端关节共同活动,完成前臂的旋前和旋后活动。
病因病理:
桡尺关节分离伴韧带损伤较常见,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常有前臂急性过度旋转扭伤史,或是长期做前臂回旋活动工作,而致腕部慢性积累性损伤。
症状与诊断:
前臂旋前或旋后活动受限,疼痛.偶有弹响.腕关节背屈下压疼痛加重,患手不能端举重物,腕无力。尺骨小头向掌侧或背侧移位.前臂远端变平、变宽:指压尺骨小头有浮动感或“沙沙”作响声。
治疗:
手法复位,以右手桡尺远端分离为例。
患者掌心向下,伸平患臂,术者有手拇、食二指分别捏住桡骨远端的背侧和掌侧,余三指扶持手掌侥侧鱼际部,左手食指半屈曲,以末节的桡侧顶住尺骨小头,拇指扶持尺骨小头的背面,嘱病人放松前臂如尺骨小头向掌侧移位,医生用自己的两手腕关节活动带动病人腕关节顺时针做环转活动,同时右手固定桡骨下端,左手食指末节顶托尺骨小头.和拇指协同将尺骨小头向桡骨靠拢,有时可听到复位响声,说明侥尺关节远端复位。如尺骨小头向背侧移位,则以逆时针方向作环转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在尺骨小头向下压时将尺骨小头向挠侧靠拢,复位后病人即感症状明显减轻。复位后包扎固定1周。陈旧性复位后边包扎固定2-3周,同时外敷伤科药。
桡骨小头脱位
桡骨小头脱位
4岁以下的幼儿,桡骨小头发育尚不完善,环状韧带松弛,极易在携拉手臂时,造成桡骨小头半脱位。
症状与诊断:
幼儿哭闹.前臂不能旋后。肘关节不能自己屈曲,伤肢不能上举。前臂常处在旋前和半屈曲位;被动屈肘和指压桡骨小头部位明显疼痛。
治疗:
患者屈肘.医生一手拇指压在桡骨小头上。另一手握住腕部,然后使前臂旋前(或旋后),拇指稍用力按压桡骨小头,听到或感到一声响即示复位(图97)。
拇指掌关节脱位
拇指掌关节脱位
病因病理:
拇指掌侧关节囊两边有屈拇短肌腱和籽骨附着,当受伤后,掌骨头从关节囊的中间线比较薄弱处的裂口脱出,被卡在破裂的关节囊壁中与两侧屈拇短肌腱之间,这些都能增加手法复位的困难.拇指掌关节脱位多见,患者多为青壮年,常见于打篮球,暴力作用伸手指时,造成掌指关节后脱位。
症状与诊断:
有外伤史,患指疼痛向上(背侧)呈屈曲畸形,关节活动受限或功能障碍。
治疗:
术者用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拇指呈过伸位,作持续牵引。另一手指拇指压在患着拇指基底部,并推向远端.与掌骨头相对,然后屈曲拇指,复位即告成功。复位后要包扎固定1-2周,口服活血止痛药。
胸锁关节脱位
胸锁关节脱位
胸锁关节由锁骨的内侧端和胸骨柄的锁骨切迹构成。周围有关节囊,囊内有关节盘。其运动近似球窝,关节能多方的活动。
病因病理:
有明显的外伤史,跌倒时以胸上部着地.或外力直接撞击于锁骨的胸骨端处或肩部,即可造成脱位。
症状与诊断:
患者耸肩、含胸,两侧关节不对称,后脱位时可有呼吸困难或发绀等症状.局部少见红肿热。多有胀痛.语言稍弱.吞咽困难。脱位可摸到胸锁关节下陷。前脱位时.锁骨近端向前上突起,搬动伤侧肩部时,可摸到锁骨内端有异常活动。
治疗:
患者端坐,医生站在患者背后.双手扳住患者的双肩,医生的一膝关节顶住患者的背部,在扳顶的同时将上肢后展,后脱位的即可腾起复位。
前脱位,患者端坐位.医生站在患者的对面.嘱患肢向侧前方向伸的同时,医生一手握肘部,另一手掌按压在脱位处的锁骨内端.交错拉推,向前脱位的关节即可复位,临床症状随之即可缓解或消失。复位后屈肘悬吊于胸前1周。
肩锁关节脱位
肩锁关节脱位
肩锁关节,由锁骨外侧端和肩胛骨的肩峰构成,为微动关节,在肩胛骨喙突和锁骨之间有喙锁韧带加强。
病因病理:
患者跌倒时,上肢后伸,肩部着地所致。尤其骑摩托车和自行车的人急刹车,人由车上倒向侧前方,肩部着地时脱位多见。
症状与诊断:
人的倒地时着地多见患者多耸肩,肩关节酸痛,锁骨外侧方突起。局部肿胀,压痛明显.肩关节功能受限,上肢不能上举。在肩锁关节处可摸到一横沟。指压锁骨外端时,可出现活动感。有些症状与肩周炎相似,有的患者被误认为肩周炎。
治疗:
手法复位:患者端坐,一助手双手环抱于患者腋下,固定患者的同时,医生一手握住肘部,用力向斜下牵拉顺时上托。另一手掌根部按压锁骨外侧端突起处,即可复位(在手法前先轻轻按摩肩部肌肉,使其组织放松)。重者由肩到肘环绕包扎固定2-3周,内服接骨药类。关节脱位的特有症状为畸形,关节盂内室虚,弹性固定,关节头处于异讳位置。局部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关节既位应尽早复位.即及时用正确的轻柔的手法谨慎操作,将脱出的骨端轻轻地通过关节囊的破门送回原位。但必须注意避免暴力的、盲目用手法。否则不仪不能获得满意的复位.甚至会引起骨折、神经和血管的损伤等。手法复位后给予必要的固定及药物。后期功能锻炼,以便恢复原有功能。
下颌关节脱位
下颌关节脱位
病因病理:
下颌关节由颞骨下颌窝与颌骨的关节突构成。关节囊前壁薄后壁厚,在外侧有加强关节囊的韧带。由于下颌关节囊前壁比较松弛.缺乏韧带加强.在强力张口时,下颌关节突滑到关节结节处,不能自动退回到下颌窝内,即形成前脱位。
症状与诊断:
患者张口不能合拢,说话不清,流涎,有的患处局部肿胀酸痛,活动时多用手托住下巴,双侧脱位在颞弓下时.可摸到突出的下颌关节突。而在其后有一凹陷。单侧脱位者下颌向一侧歪斜下垂,可在伤处摸到关节突及下颌窝。
治疗:
手法复位,患者端坐.一助手双手环抱于患者腋下.固定患者的同时,医生一手握住肘部。用力向斜下牵拉顺时上托。另一手掌根部按压锁骨开外侧端突起处,即可复位(在手法前先轻轻按摩肩部肌肉.使其组织放松)。
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由髋骨的髋臼与股骨头构成。髋臼缘附有关节盂缘。使髋关节囊厚而紧张,周围有韧带加强,其中最强大的是前方的髋股韧带,它有限制髋关节过伸的作用。耻骨、坐骨起始的耻骨囊韧带及坐骨囊韧带,都参加关节囊的纤维层,在关节腔内又有股韧带连接股骨头及髋臼,所以髋关节属于杵臼关节,可做内收、外展、前屈后伸及使大腿旋内旋外的运动。
病因病理:
多因间接暴力所致。当髋关节屈曲90°及处于内收内旋位时,股骨头只有一半在髋臼内,另一半仅为关节囊及髋韧带所保护。在此位置上,如有强大的暴力使股骨向后方冲击,关节囊后部即可破裂,造成髋关节后脱位,有时可合并髋臼缘骨折及坐骨神经拉伤。
症状与诊断:
有强大的间接暴力外伤史.局部肿帐、疼痛,髋关节弹性固定于屈曲、内收、内旋及缩短畸形.股骨大粗隆向上移位。
治疗:
手法复位一:以左髋关节后脱位为例。患者仰卧治疗床上,一助手两手按压两侧髋嵴固定骨盆.术者左手握住患者肢踝关节上部.右手置于伤肢小腿上段后侧。第一步使伤肢髋膝关节屈曲、内收和内旋;第二步沿伤肢大腿纵轴做牵引,然后强度屈曲膝关。第三步右手更换位置.改为扶住伤肢膝关节内侧,使髋关节外展外旋。第四步将整个伤肢逐步伸直。
手法复位二:患者仰卧在治疗床上.以左髋关节脱位为例。医生站在患则.左手握患肢膝关节下部使伤肢屈膝,髋最大位和内收的同时.右手握住伤肢大腿根部贴紧向外扳拉.此时握膝节的手已转换推膝关节外侧为内收位。右手也改放在髋关节外侧向健侧斜上方推的同时.左手顺势下拉伤肢.当伤肢被推拉的同时,手下有“咕咚”响声感,便已复位.此法也适用于陈旧性髋关节脱位者。
手法复位三:(小儿髓关节脱位复位法)患者盘腿取坐位.医生站在患者背后,双手扶按患者肩背部,嘱患者尽量向前弯腰,术者趁患者弯腰的同时,顺势向前推压患者的肩背部,使患者上部过度前屈,使髋臼后移,股骨头即可自动滑入臼内。此法复位简单易行,可避免髋关节部再度损伤,患者痛苦小,适用于新伤后脱位。
髋关节复位后,有瘀血肿胀严重者,可包扎固定2—3周,口服活血化瘀药物。
髌骨移位
髌骨移位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构成.上面覆盖髌骨,周围附着坚强的肌筋,一般不易脱臼。临床所接触的多是髌骨移位,其中向外上方移位多见,也可向内下方移位,由暴力引起者称为外伤性移位。多次损伤肌筋及治疗不当时,可变为习惯性移位。
病因病理:
多固屈膝过猛所致,如跌打损伤等外力直接作用于髌骨内侧,将其推向外侧,若髌骨周围筋肉撕裂即能促使其移位。
症状与诊断:
髌骨移位,一般多向外上方脱出,膝关节常处于半屈曲位:行走困难。用手摸时,可触及髌骨移至股骨外髁上方,内侧筋强,关节囊破裂后,关节内有积血。
治疗:
手法复位,患者坐或仰卧在治疗床上,一手置于移位髌骨外上方.一手握住足踝部,先使伤肢稍屈曲,随时拔伸出腿,推髌骨之手乘机按推髌骨使其复位。向下移位时,可用手上推髌骨,同时屈曲一次膝关节,即可复位。
复位后,可用绷带包扎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4—5天后可打开固定.用1号外用洗药熏洗患处.并适当按摩使其消肿,一般固定2—3周。肿胀消除以后,开始踝关节,髋关节主动运动.渐至膝关节练功。不要过早的负重,应经常保持温暖。口服药可给予活血化瘀类药。
腓骨小头脱位
腓骨小头脱位
胫腓骨的连接,近侧部为胫腓关节,由腓骨头与胫骨构成,属微动关节。远侧部由胫骨与腓骨下端构成,是韧带连结。中间部两骨体之间由骨间摸相连。
病因病理:
腓骨小头与胫骨构成关节,其中有腓侧副韧带与腓侧韧带固定。胫腓关节一般情况下很少见脱位,有关方面的书籍没有腓骨小头脱位的记载.如前扑屈膝外展,向前侧方扑倒.力传到腓骨小头造成腓骨小头脱位。
症状与诊断:
患者行走困难,多持拐走路,患侧膝部呈屈曲状.行走时脚不敢用力,腓骨小头部高起、肿痛,膝部活动受限.用大拇指按压腓骨小头浮动.腓骨小头靠胫骨侧凹增大.压痛明显。
治疗:
手法复位,患者端坐于椅子上。医生站在患者伤侧对面,用双下肢小腿夹持患者小腿中段.在用牵引力的同时,医生双手掌环抱患者膝部,一手拇指置腓骨小头突起部。在双下肢夹持牵引,双手摇旋膝部的同时,如置于腓骨小头的拇指下有腓骨小头滑动,复位即告成功。复位后患者的症状可立刻消失。重者包扎固定l周.活血止痛药3日。
踝关节脱位
踝关节脱位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下端与距骨构成,活动范围不广,因为构造较复杂.脱位后复位也较困难,固往往合并骨折,治疗时应多注意。
病因病理:
多数由高处坠跌时足部内翻及跖屈而造成脱位。双足同时着地则症状较轻,如一足先着地则症状较重。常因关节面挤压而并发骨折。
症状与诊断:
受伤后足部肿胀、疼痛,不能运动。向外脱出,则足向内弯,外踝隆起。向内脱出,则足向外弯,内躁隆起。
治疗;
手法复位.患者坐在治疗床上,助手双手拉住小腿骨,医生一手拿其患肢足跟。另一手拿其足面,一拇指按压突出之骨。在与助手相反方向牵拉的同时,摇踝关节2~3遍。在摇、拉及拇指下压的情况下,即可复位。复位后要求与健侧关节宽窄相等,包扎固定2~3周。l周后打开,l号外用药熏洗.4周后开始适当功能锻炼。
第5跖骨脱位
第5跖骨脱位
第5跖骨基底部与骰骨连结足跖部扭伤伴第五跖骨错位系常见病。
病因病理:
第5跖骨脱位常常因行走时足蹋坎坷不平的路及下台阶时扭伤所致,有的与足外踝部扭伤同时出现,系临床常见病。如不认真检查伤部,往往会因只治疗踝软组织损伤而遗漏和延误了跖骨关节错位的诊断和治疗。
症状与诊断:
多因不慎扭伤所致.症状同踝部扭伤相同,局部明显肿胀、疼痛,皮下瘀血,跖骨基底高起,畸形,功能受限,不能行走。
治疗:
手法复位,患者端坐,医生坐于患者对面,助手拉住患者小腿,医生一手牵拉跖骨,使其足稍呈外翻位,同时另一于拇指置于突出部位,用力按压即可复位.复位后用绷带包扎固定2周。
趾关节脱位
趾关节脱位
趾关节脱位的情形,大致与手指关节脱位相同,多向背侧脱位,多因外来暴力,如跌倒、踢撞等所致。
脱位后可看到畸形.骨端突起.足趾缩短。
治疗:
患者端坐位,将伤肢放在方凳上,医昔坐患者对面,用斗拇、食指拿伤节之上下,拔伸突出之骨对捏.如听到响声及手指下有滑动感,即已复位。复位后检查其能否屈曲,隆起畸形是否消失.伤筋重者,可包扎固定2周。
(摘自《罗氏传统中医正骨推拿手法》讲义)
全国统一报名电话:15171473501 13367269783(微信同)龙老师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专注于小针刀培训、小针刀进修学习、小针刀临床治疗,重点支持针刀临床诊疗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拥有全国最前沿的针刀整体松解术规范诊疗技术。
免费咨询电话:15171473501 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