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药物中毒原因
发布时间:2022-05-24文字来源:未知点击数:
局麻药物的选择
应选择毒性小,变态反应少,麻醉起效快,用药安全范围大,药物易得而费用不高,又无须做过敏试验的药物,目前常用的是利多卡因。
麻醉方式选择
局麻操作方式可能有多种多样选择,但如果按照本书提供的局麻方法,即退回式麻醉方法进行操作,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将会同时得到保证。
理由如下:
外科应用的是推进式的逐层浸润麻醉法,首先要做皮丘、然后分层麻醉,切开后再予麻醉,注射麻醉药物在浅部,如皮下部位,无大的动脉血管,又在明视下进行,可以避开血管与神经。而针刀治疗的许多部位与神经、血管有密切关系,如事先未弄清它们的投影位置也未能避开,则可能麻醉神经干而致误伤。
针刀所施麻醉的部位多是一些深部的骨面标志,如采用边推药边进针方法,有时不一定达到预期的骨面,不仅麻醉无效,也可能出现其他问题。所以必须先找到体内深部的骨性标志,然后方可施以浸润麻醉。
脊柱、四肢的深部组织,特别是肌间隙内,有许多大血管、神经干走形。而针刀要处理的组织往往是深部组织,在针刀的径路中可能存在一些血管、神经,故在穿刺过程中,如遇到这些血管、神经,会有明显的反应,如窜麻、剧烈疼痛,这时应退回注射针,重新穿刺,以避开它们。如此操作就不会将神经麻醉,也不会将麻醉药注入血管中。
在脊柱的棘间和椎板的浅面麻醉时更应注意,在本书中均有具体规定。其原因是,该处的深部就是硬脊膜外腔和蛛网膜下腔,如误注入麻药,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一再强调,必须在骨面的浅面,即椎板外、关节突处施以麻醉才行。
局麻药物中毒原因
一次用量相对过大、药物作用部位血管丰富或误入血管是主要原因。年老、体弱等是易因素,有人空腹也易诱发。因此,预防局麻药物中毒的最佳方案就是控制药物总量。当然,更不允许将麻醉药物注入血管。
临床表现及处理方式
主要中毒表现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当局麻药物中毒时,局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主要是抑制;但在中毒之初则可表现为兴奋。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下行抑制神经元较兴奋神经元更易被抑制。当剂量继续增大,则表现为全面抑制。
其临床可分为轻度和重度:
轻度中毒
表现:眩晕、多语、寒战、惊恐不安、定向障碍、嗜睡、心率增快等表现
处理:
短时间可自行恢复,无须特殊处理。
重度中毒
表现:神志丧失、面部及四肢肌震颤、惊厥、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困难、缺氧,继而心肌抑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甚至心跳呼吸骤停、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处理:
(1)立即停止用药维持呼吸与管理呼吸,即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或面罩加压给氧,如需要应给予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2)控制惊厥、抽搐可静脉给予安定0.1~0.2mg/kg、异丙酚1~2mg/kg、琥珀胆碱1~2mg/kg,保持病人安静。
(3)对症处理包括血压下降时应用升压药,心率减慢时应用阿托品,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用心肺复苏术等。
问:针刀临床中,多用注射器先在压痛点注药麻醉,后做针刀治疗,有什么好处?
答:初学者先打麻药,以缓解施术时患者的不适感或避免患者晕针,进针时及切割时可以比较从容,慢慢体会手感准确找到病灶位置松解。有经验的针刀医生,则要视病人的承受能力确定用药与否,敏感部位如手足部、膝关节部位治疗时,适当用些药物,既可以减少治疗时疼痛又可以明显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但在患者能接受的情况下,尽量不使用麻药止痛,以防麻醉意外和药物的副作用。
我们一般不用麻药,只有在病人耐受力又较差,松解贴近骨面的病变组织时,为减少松解时强烈的酸胀感,可把少量麻药注射到骨面。
在颈、腰部位做针刀治疗,我们一般不用,也不需要用,一个手术点两三秒钟即可完成,病人是完全可以耐受的。打麻药时顺便加少量激素可减少部分术后反应,促进无菌炎症消退。
至于麻药是先打还是后打的问题,就要看用麻药的目的了。如果是为了止痛,减轻针刀松解时患者的痛苦,当然是针刀治疗前打呀,起到局麻的作用。若是用麻药缓解针刀术后的不适或疼痛,当然是针刀松解后再打了。但是两者比较,先打麻药的益处更多,应该是首选。有些人提出先打麻药了,患者的针感没有了,不容易找到病变组织,这个不是理由,初学者以患者的针感为导向找准病变位置,有经验的针刀医生则更多的是依靠解剖定位和操作时良好的手感确定病灶位置的,可以忽略患者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