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要突破,必须解决这4个痛点!
发布时间:2016-08-25文字来源:未知点击数:
导读:此次会议看起来面面俱到,但似乎缺乏新意。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医改,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如何才能取得成功?
8月19日至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京召开。
本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中央高层集体出席,显示出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医疗改革的讲话,被业界普遍解读为:医疗与卫生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
针对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的现实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指明了未来医疗改革的五大方向: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这也是当前步入深水区的医改,所必须坚持方向。
虽然此次会议看似面面俱到,但似乎缺乏新意。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医改,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如何才能取得成功?在笔者看来,至少要解决以下四个“痛点”:
一、价格改革真正启动了吗?
价格改革是市场经济改革的第一步。新医改推行了7年,依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根本原因就是价格改革没有跟上。
众所周知,三明医改的突破口就在于“价格改革”,三明先后4次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由此可见,医改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抓住“医疗服务价格”这个牛鼻子。
“价格一直是制约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瓶颈,要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就必须用医疗服务价格作为补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教授在接受《医学界》采访时表示,“整个医疗行业的改革,根本的还是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只有这样,公立医院的改革才能真正破题。”
“价格改革完全能够撬动整个医改,并且会成为载医改渡过深水区的船。”
二、医疗市场准入真正放宽了吗?
审批权,一直被公认为是卫生领域大的公权力。
2010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实施了一系列鼓励社会办医发展的文件。通过几年发展,社会办医规模快速增长,服务水平逐步提升,政策效应不断显现。虽然当前对于社会资本办医国家一直采取鼓励措施,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资本办医的行政审批项目仍然很多,审批起来仍然有很多困难。不仅如此,行政审批还容易导致权力寻租。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将是医疗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医生自由执业何时能够真正实现?
医生自由执业,是医改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有从体制中解放医生,让他们自由流动与充分竞争,才能真正让市场来为医生定价,让好医生为医院带来高价值,从而改变医院靠药品供养的畸形现状,终从根本上改变医患关系。但公立医院的体制也阻碍自由执业的试点,若想真正实现自由执业,不对旧体制动刀很难取得实质成功。
实际上,中国早期医生也可以自由执业,只是到了后来才被收编到公立医院。收编到公立医院的做法在特定时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随着老百姓医疗需求多元化,它便很难满足社会的医疗需求。而且受制于公立医院的体制之困,医生的医疗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医患纠纷也越来越多。
而一旦医生自由执业,参与市场竞争,不但可以帮助医生提高医术竞争力,还可以让医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品牌服务,而不敢乱开大药方、搞过度医疗。因而,恢复医生自由执业应该是医改的一个大方向。
四、非公立医院何时在医保上平等对待?
医保方面,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真正公平对待了吗?显然没有!
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人群保持在95%以上,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报销水平10年翻了一倍,尽管医疗保障在广度上实现了全民覆盖,在深度(医保报销水平)和宽度(覆盖服务范围)上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虽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医保定点的问题,明确提出对公立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要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但要想在短时间内真正实现医保对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无差别对待,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这也正是考验改革者决心的关键时刻。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七常委,齐聚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意味着卫计委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中重新获得了话语权。
国家高层领导的重视,意味着未来的医疗改革将会获得更多的资源,但医疗改革的具体走向,依然值得商榷。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只有上述四个“痛点”被解决了,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本文由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转载自医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