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官方网站!
针刀知识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针刀知识 >

下肢结构解析

发布时间:2016-01-24文字来源:未知点击数:

腿部
腿部骨骼
腿部可以对应臂部学习,大臂肱骨对应的大腿骨叫股骨,小臂尺骨对应的小腿骨叫胫骨,和桡骨对应的叫腓骨。胫骨和腓骨没有进化成可左右旋转的结构,更没有一头大一头小,胫骨是主要支撑人体重量的骨骼,比腓骨粗大很多,腓骨在胫骨外侧,比较细小,辅助支撑身体重量。在股骨和胫骨的关节上还有一小块骨骼称为髌骨,和上臂的尺骨鹰突起相似作用。
下肢结构解析
 
结构要点:
A.股骨上方盆骨外侧有一个转折,转折点突向体侧,称为大转子。大转子骨头虽然突出,但是却欠在盆腔体侧的一个凹窝之中,称之为大转子窝。这是因为这个结构周围包裹着臀大肌、臀中肌、阔筋膜张肌和骨外侧肌等发达的肌肉组织。
B.膝关节周围有股骨外髁、胫骨内髁、胫骨外髁、髌骨、胫骨隆突和腓骨上头等骨骼要点。
下肢结构解析
下肢结构解析
下肢结构解析
 
C.脚关节内髁是胫骨下头,外髁是腓骨下头,胫骨下端内踝高于腓骨下端外踝点,形成关节轴的倾斜角。
 下肢结构解析
D.股骨长轴与力轴线夹角为5°-10°,平均6°。
下肢力轴线与小腿长轴一致,与重心垂直线成3°夹角。
股骨长轴线与膝关节平面线夹角称股骨角,约75°-80°,女小男大。
膝关节平面线与下肢力轴线(小腿长轴线)夹角称胫骨角,约85°-100°,平均93°。
 下肢结构解析
腿部肌肉
臀部肌群(见躯干结构分析)
大腿
1.前部肌群
包括股直肌、股外肌、股中间肌(股直肌下面)——合称股四头肌。
起点:髂骨前棘突下侧、股骨大转子骨斗附近。
止点:膝盖总腱止于胫骨隆起。
作用:抬起大腿向躯干下面方向,抬伸小腿(和大臂肱三头肌相对应)。
结构要点:
A.从侧面看大腿的三块肌肉,股直肌约在大腿从下至上2/3处高,向下便逐渐变成肌腱,外表上看去像是插入股内肌和股外肌之间。
B.从大腿正面看,股外肌和股内肌使大腿的内外侧饱满和圆润。大腿外侧、股外肌的体外高点约在大腿1/2处;大腿内侧、股内肌的体外高点在大腿下方靠近膝关节。
 下肢结构解析
2.缝匠肌
起点:髂骨前棘突。
止点:胫骨隆突内侧。
作用:外旋大腿、抬大腿向躯干正面。
结构要点:
A.缝匠肌从起点到止点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转到大腿内侧转过股内肌的腿内侧隆起点。
B.缝匠肌在结构上将大腿斜分成两个体块,一个是大腿主体块:下外侧体块;一块是大腿的次体块:上内侧体块(上侧体块中有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和股薄肌等,但他们在腿的内侧又插入缝匠肌之下,在体表上只能看到一个肌肉群体块),从大腿的横断面可以看出缝匠肌在这两个体块之间起的作用。
 
 下肢结构解析
下肢结构解析
下肢结构解析
 
3.大腿后部肌群
包括股薄肌、大收肌、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
起点:髋骨的坐骨结节附近(上部插入臀部肌肉之下)。
止点:腓骨小头、胫骨上端外侧。
作用:向后抬起大腿向躯干背部方向,后曲抬小腿,内外旋转小腿(和肱二头肌对应)。
 下肢结构解析
结构要点:
A.大腿背侧肌群的上半部是粗壮的肌肉组织,下半部逐渐过度成细弱的肌腱,分开后止于腓骨小头和胫骨外端,与肱三头肌相似,在外形上使其上部肌肉组织和下部肌腱组织之间形成一个向下的弧状阶梯。
B.半膜半腱肌和股二头肌之间有一个不很明显的凹沟。
C.大腿背侧肌群下部两股肌腱之间形成一个很深的三角形凹沟,腓肠肌插入其中,这一结构比正面髌骨略高。
 
小腿
1.腓肠肌
起点:股骨内、外髁后上部。
止点:以公共腱止于足底。
作用:将小腿拉向大腿后侧,将脚面拉向下和小腿垂直方向。
 
结构要点:
A.腓肠肌分左右两段。
B.从腿的正面看,腓肠肌在小腿内外侧形成绷起的弧线,其中外弧线比内弧线平缓,小腿外弧线的突出点高于小腿内弧线的突出点。
C.腓肠肌上端到小腿2/3处为厚实的肌肉组织,这一段下大上小,上端插入大腿背部肌群分开的两股肌腱中形成凹陷。
D.腓肠肌在跟骨上方形成的肌腱称跟腱,坚硬而有力,在脚的后方形成一个突出的结构。
2.胫骨前肌
起点:胫骨外髁。
止点:足内侧。
作用:外旋脚面、提拉脚面。
结构要点:胫骨前肌紧贴胫骨线外侧,在胫骨由下至上的2/3处厚实,在此处胫骨前肌高出胫骨线,使胫骨线形成向内凹结构。
 下肢结构解析
3.趾长伸肌
在胫骨前肌外侧,往往在体表和胫骨前肌形成一个结构体块。
4.腓骨肌:由腓骨前肌和腓骨短肌组成。
起点: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后点。
止点:胫外踝、跟骨外侧,止于足底。
作用:提足提拉脚外侧。
结构要点:腓骨肌在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后,健壮的人在运动小腿时,这两块肌肉的区隔就凸现出来。
 下肢结构解析
5.比目鱼肌
起点:膝关节胫骨、腓骨后端与腓骨头。
止点:下方汇入跟腱止于足底。
作用:旋转脚面、提足。
结构要点:
比目鱼肌由其形状得名,它在腓骨、胫骨后,横插在腓肠肌之下,一直横插到小腿内侧,因此从正面看,小腿内外侧腓肠肌的下边都可以看到它们,而且此时对内侧起得形体作用更大。
 下肢结构解析
*小腿正面、外侧的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腓骨肌、比目鱼肌,在结构上可以理解为一个整体体块,在表现时往往不宜过于分别强调。

腿部结构要点
A.韵律:人类的双腿既符合各种运动规律,又符合相应的视觉规律。当人直立时,从各个角度形成许多Z字折现或S曲线。
正面:大腿的轴线,从上方大转子向下方膝盖内侧倾斜;膝盖的轴线,从上方膝盖内侧向下方膝盖外侧倾斜;小腿轴线,从上方膝盖的外侧向下方踝骨内侧倾斜。
非Z字折线的比较:正面内外边缘高点连线内外踝骨连线,内高外低;腓肠肌外突出点连线,外高内低;膝关节内外骨点连线,外高内低;大腿正面肌群内外突出点连线,外高内低。
 下肢结构解析
侧面:盆骨的轴线,从上方体前侧向下方体后侧倾斜;大腿轴线,从上方体后侧向下方膝盖前侧倾斜;膝关节轴线,从上方膝关节前方向下膝关节后方倾斜;小腿轴线,从上方膝关节后方向下方脚面前方倾斜。
侧面结构横断面连线:踝关节的横断面连线前高后低;膝关节的横断面连线,前低后高;盆腔底面横断面连线,前高后低。
 下肢结构解析
B.体积,认识体积要运用横断面的概念,这样可以把二度空间转化为三度空间。
大腿上部、中部的横断面前小后大,前边的高点是股直肌,后边的宽处是股背侧肌群,缝匠肌使大腿分成两个体块,并在之间形成沟谷,大腿横断面快到膝盖处逐渐变成前后宽窄差不多的正方形。
膝盖的横断面前窄后宽,前边是髌骨,后边是股背肌群的两条肌腱加强了宽度。
小腿的横断面前窄后宽,前面是胫骨前肌,胫骨在胫骨前肌和腓肠肌之间形成凹陷,在横断面中形成一个缺口。
踝关节横断面后面突出一个尖形突起,这一块就是跟部总腱。
 下肢结构解析
C.膝关节:腿部的肌肉富于弹性,几乎很少有硬性转折,但膝关节的造型坚硬,硬块面结构占主导地位。膝关节是多重肌肉的起止点,所有的肌肉在这里转化成肌腱,薄薄地依附在骨骼上,因此对膝关节的理解,骨骼是关键。膝关节主要骨骼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胫骨上髁,可以把胫骨上髁理解成一个平台横边宽、纵边短,平台顶有左右两个圆槽,这是和股骨的接点,平台有一定厚度,并且正面中间有一段突起,这就是胫骨隆突。
第二部分,股骨下髁可以理解成两个左右并排的轮形,它们下端支撑到胫骨上髁顶面的凹槽之中,上方略向一起合拢,并逐渐连接于股骨,这两个轮型,可以再胫骨顶面前后滚动,使大小腿伸直。
第三部分,在股骨轮状关节之间的凹陷处,镶嵌着髌骨,像一个上大下小、有一定厚度的圆方块,当股骨和胫骨运动成直角时,髌骨略微欠于股骨轮状骨节之间的凹陷;当股骨和胫骨运动成直线时,髌骨被挤出股骨、胫骨之间的凹陷,突起更加明显。
腓骨小头,在胫骨外髁下方,突出较清晰地结构形。
 下肢结构解析
在表现膝关节时要首先寻找膝关节的正面,正面形成一个方形,方形的各角分别为胫骨内外髁、股骨轮状关节的内外上延点,这四点找到后,膝关节的正面、顶面、内侧面、外侧面、下面就自然找到了,当然这四个角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应转折,它们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圆滑过渡的。在这个这平面上合理表现髌骨体块的位置、大小、厚度(它自身的正面、顶面、侧面、地面),以及它和膝关节正面在肌腱作用下的衔接关系,这样膝关节的复杂造型就被简化了。
 下肢结构解析
足部
足部骨骼
足部骨骼决定了足部的基本型,分为跗、跖、趾三部分。
跗骨部分有七块骨头,相当于手部的腕骨,其中跟骨大,呈现出脚后跟的基本型;距骨其次,落在跟骨之上成为脚踝关节和胫骨的连接骨;其余的五块跗骨组成脚背的上段——脚弓。
跖骨五根,相当于手部的掌骨,跖骨之间几乎不能活动,组成了脚背的下端。
趾骨五根,相当于手指骨,但手指骨的长度占手部总长的1/2,而趾骨的长度不足脚总长的1/4。趾骨可以做分离、聚合和弯曲运动,但幅度要比手指骨的运动幅度要小得多。趾骨除大脚趾骨外,也分为基节、中节、末节三节,大脚趾骨只有基节和末节。
 下肢结构解析
肌肉和肌腱
足部的大部分肌肉都转化成肌腱,在体表结构中起作用的肌腱主要有:拇长伸肌、趾长伸肌、胫骨前肌腱,这几条肌腱尤其在脚的踝关节前端和跖趾关节处突显,特别是在提拉脚面向上运动的时候尤为明显。其他肌腱延伸到各个脚趾,延长伸肌在趾骨的基节和中节关节分成两股,加强了这个关节的方硬转折。
 下肢结构解析
下肢结构解析
 
在脚外侧、小脚趾之后,有一块肉垫组织,是由脚趾展肌形成的脚掌垫组成,使脚背的外侧延伸出一块单独的形体,在表现时趾短伸肌在上方也比较突出。
 下肢结构解析
结构要点
A.足部基本型的理解方式:
将足部理解成前大后小、前高后低的楔形。将足部理解成一张扭旋的纸片,这个纸片呈梯形,前宽后窄,扭动后将后边弯为立面。这个造型有脚步结构外形的基本特点——第一,脚部有两个拱形,一个是从前向后的拱形,另一个是左右横向的拱形;第二,脚部前宽后窄,前低,铺于地面,后高,跟骨较高;第三,脚部内外两侧和地面的关系是不同的,内侧高而垂直,外侧低和地面形成缓坡;第四,这个模型也能体现脚背的纵向转折面及体块转折线。
下肢结构解析
B.足部各部分体块的结构理解:
脚背的左右转折线主要在大脚指向上沿拇脚骨、跖骨一线。
脚的跟部窄高,形成转折面明确的方体。
脚的踝关节,像一个相互咬合的榫合,凹口为胫骨和腓骨,凸口为距骨,踝关节可以做上提脚面25°、下伸脚面30°的运动,并可以通过跟骨和距骨之间的关节做小范围的左右运动。
脚外侧的肉垫使脚拱外侧多出一块结构,使脚背面的横断面边缘也增加了一个小外弧。
脚的拇趾粗大、平展,形成独立体块,其它四趾依次减小,自然状态下略弯曲,四趾平拢,2、3趾向外,4、5趾向里,它们共同形成一个整体体块,在脚趾被撑开的时候,拇趾和2、3、4趾可成放射状向外,但小趾一般还是向里。
此文关键词: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文章资讯
你的浏览历史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

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富康路18号117室

全国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15171473501 龙老师

技术支持:网勃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