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刀术前术后的九大知识
发布时间:2016-08-17文字来源:未知点击数:
一、关于针刀适应症
是否严格掌握针刀适应症,是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所在。
什么是针刀适应症?
即只要是急慢性劳损,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软组织(主要是骨骼肌和关节韧带)损伤,在急性期(包括慢性损伤的急性发作,也就是炎性发作期)的炎性产物(致炎因子)对周围神经特别是对附着在骨面的深层筋膜的炎性刺激而导致的压痛、放射痛和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都是针刀的适应症。
骨性病变、椎管内的脊髓,神经根病变(包括真正的中央性突出),炎性病变,等等都不是针刀的适应症!
有些病痛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虽然不是针刀的绝对适应症,但利用针刀的特殊作用机理,对症处理,辅以中药等其他综合疗法,对改善症状,控制发展有较好的作用。
如果异想天开,眉毛胡子一把抓,都想“万病一针”,那只能毁了针刀的良好声誉,也毁了自己!
现在,有些人还没有把针刀的真正的适应症治疗好,反到把一些针刀的非适应症,甚至禁忌症用针刀大做文章,大肆宣传,而且搞得非常神秘、尖端、非常高不可攀!同时也搞得非常危险!针刀能够有效治疗的适应症是非常多的,都是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这已是针刀的神奇之处!我们如果把它发挥好,其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无可估量!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无法计算!我们为什么不“物尽其用”,而非要“强人所难”呢?!我们不能把针刀的适应症无限扩大化,歪曲了针刀的实际作用,也不能把针刀的作用狭隘化,埋没了针刀的神奇功效!
二、关于针刀的禁忌症
所谓针刀禁忌症,是指针刀适应症患者同时患有其他比较严重,直接影响针刀治疗或在针刀术后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疾病。
如:针刀术区的严重皮肤感染,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病变,血液病,孕妇等等,以及中枢性病变,骨性病变,恶性病变,感染性病变等疼痛都是非适应症,应属于禁忌症范围。
三、关于痛点
患者的局部压痛点,是机体的自身保护性反应,是病变的组织向大脑中枢发出的信号!
其“信号”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局部病变软组织的炎性反应,对附着骨面深层筋膜的炎性刺激所致。
痛点有主要痛点和次要痛点之分,前者与上述机理有关,后者是神经通路上的阳性反应点兴奋性增强所致,来源于相关神经上游的炎性刺激。
针刀治疗原则是,主要痛点(本)为主,次要痛点(标)为辅,当然,其针刀手法亦有区别。
所以,我们说:“有病必有痛,有痛必有病,无痛不扎针,无骨不扎针,扎针必除痛”,不根据具体病情和痛点,制定某种病的固定定点框框模式,是没有理论根据的。
有人对我们关键的经验总结——痛点,骨面的重要认识持否定态度,说我们是“压痛点处扎针刀”、“痛点,骨面”、“哪儿痛就扎那儿”是“一种简单意识”、“误导了对针刀医学的认识,也导致了临床诊治的失误”!说明这位对别人指手划脚的专家连起码的针刀临床经验都没有!或根本不了解针刀!更不了解我们泰兴针刀的理论体系!
“痛点、骨面”是我们针刀的理论精华和重要的经验总结,是保证“安全、高效”的起码条件!绝不是“那儿痛扎那儿”的简单认识,“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比如腰腿痛患者臀部以下的痛点,我们一般不扎针,而以腰部为主。违背了上述原则,就谈不上“扎针必除痛”!这是我们40多万人次的经验总结,不容否认的真理!
四、关于辅助检查
我国著名的“外科之父”裘法祖院士,生前一贯反对医生“只看片,不看人”。
针刀疗法的诊断,同样是以症状体征为主的,CT,MRL,X等的检查,只能作为参考,或只能作为确诊非适应症的手段。
临床上,辅助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相吻合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看着片子定位的针刀诊断方法,是极大的理论误区!如果患者有明显的或可疑的非适应症可能,为了鉴别诊断,为了确诊某个非适应症,就必须作相关的辅助检查,我们每天都有许多在本院作化验、拍片、B超等的检查,或建议到上级医院作CT,MRL,ECT等检查的患者。
五、关于针刀的术后反应
有人认为,针刀术后的局部反应是正常的,是不可避免的,但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认识,针刀的术后反应是完全可以人为的降到低程度,或避免出现,这首先要正确认识针刀术后反应的发生机理是什么。
针刀术时的内手法,即松解,剥离时,病变的组织受到破坏,必然有或多或少的组织液渗出,手术后的渗出液会跟炎性渗出液一样,同样对术区和深层筋膜的神经末梢产生炎性刺激,出现原有的症状加重。术后反应的大小与痛点的病程长短、与手术时的剥离程度和时间有关,即:病程越长,反应越小——因为局部的病变组织机化,血液循环障碍,手术时的渗出相应减少,反之,病变部位病程短,血液循环几乎正常,如果采用跟慢性病同样的手法,术后反应肯定加重。
所以,我们在问诊时有关“病史”的询问,主要是为了指导我们的针刀手法是“充分剥离”还是“点到为止”。当然,不管病程长短,我们的针刀内手法,都必须尽可能一步到达痛点的骨面,迅速松解,立即出针,(我们一般每个手术点的手术时间三秒钟左右)纵行或横行一下即可,没有必要“纵行横行各两三下”以上!更不需留针!所以,我们的针刀治疗后,局部反应基本很少。每个治疗点术后干棉球的压迫和急性的软组织损伤术后加拔火罐,都会使术区渗出减少,更会相得益彰!
六、关于针刀术时麻药和封闭针的使用
我们一般不使用麻药,因为,我们的针刀手法比较熟练,且严格按照“两快一慢”的原则进行,即:快速进入皮肤,快速完成剥离,这两处敏感的组织快速完成手术,病人几乎没有任何痛苦;再说,针刀的局部轻微刺激,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治疗作用!每一个手术点的治疗,时间短(三秒左右),手法快捷,病人感到酸痛时,针刀已经拔出!
在针刀界,由于手法不熟练,为了减少病人痛苦,不顾药量,不顾部位,片面滥用麻药,导致的各种医疗事故和纠纷屡见不鲜!
有人说,针刀疗法必须加封闭和手法才能有效,这是对针刀作用机理的不了解,认为针刀的作用机理,只有松解剥离,没有充分认识到针刀有重要的抗炎作用,认为只有激素才能对抗无菌性炎症,把纯针刀疗法能完成的治疗,一定要搞成“综合疗法”!造成了大量激素的麻木使用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这是歪曲和埋没了针刀的神奇作用!我们除了早期的网球肘,术前打一点浓度比较低的封闭以对抗术后较严重的反应外,一般不打封闭。
七、关于针刀术后的复训时间
在复诊时间的问题上,针刀医学界也是众说纷纭,有人是固定五天或七天一次,有人是天天扎针。
要掌握一个比较准确的复诊时间,就必须知道每一个针刀手术点术后的恢复时间。
据临床观察,病变组织在针刀松解后,无菌性炎症得到控制,局部逐步形成新的组织再生,新的血液循环建立,恢复正常的组织形态,这需要一个较长的修复过程,这个过程在天气晴朗、休息良好的情况下,也需十五天以上,也就是说,要衡量针刀术后的效果,必须在十五天以上才能体现,同时也才能充分暴露新的病点(痛点),如果五天扎一次,病人正常处于反应期和恢复期,将不会出现康复期!如果患者病变部位较大,需要分次在不同的部位扎针,时间可以不限,当全部扎到位后,同样是十五天以后复诊。
八、关于针刀术(15天)后再疼痛的原因
一般只要诊断准确,针刀松解到位,十五天后都会明显好转,否则与如下因素有关:
a.由于职业等原因,恢复期休息不好,这将会大大延长恢复时间。
b.恢复期天气因素,刮风下雨或湿度较大,也会延长恢复期。
c.恢复期再次急性劳损,致原病情加重。
d.上次手术未准确到位,或定点不准。
e.高龄的、免疫功能较差的、以及针数较多的患者,其恢复时间可能也会延长恢复时间。
不管何种原因,复诊时都需要重新或重复手术。
九、关于针刀术后的休息和功能锻炼
肌腱、韧带及其他软组织损伤所致的急慢性疼痛,在针刀治疗后,应该“严格休息,适当活动”,有关节功能受限的,还要坚持对抗性锻炼!
休息,要考虑职业因素,建议尽可能调整工作职业,如:开车,缝纫,木瓦工,电脑操作者等引起的颈肩综合症;久坐久站工作引起的慢性腰痛等等。上述患者不宜锻炼,如前者锻炼拉簧、哑铃等会使病情加重,后者剧烈锻炼或卧床不动都会影响腰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