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述棘间韧带损伤的针刀治疗
答:⑴体位:患者俯卧,肌肉放松。
⑵体表定位:棘突
⑶麻醉: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⑷针刀操作:在患者自诉疼痛的棘突间进针刀。刀口线和脊柱纵轴平行,针刀体与进刀平面垂直刺入1cm左右,当刀下有坚韧感,患者诉有酸胀感时,即为病变部位,先纵疏横剥2~3刀,再将针刀体倾斜和脊柱纵轴垂直,在上一椎骨棘突的下缘和下一椎的上缘,沿棘突矢状面纵疏横剥2~3刀后,拔出针刀。
2.胸锁乳突肌肌腱炎的针刀治疗过程
答:(1)体位卧位头偏向对侧
(2)体表定位胸锁乳突肌起止点,肌腹部压痛点
(3)麻醉1%利多卡因局部定点麻醉。
(4)针刀操作
第一支针刀松解胸锁乳突肌胸骨头的起点压到肌肉起点的压痛点,使刀口线与胸锁乳突肌肌纤维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成60度角刺入,到达胸骨肌肉起点处,调转刀口线90度,与胸锁乳突肌肌纤维方向垂直,在骨面上向内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厘米,出针刀后,针刀口处用创可贴覆盖。
第二支针刀松解胸锁乳突肌锁骨部起点:压到肌肉锁骨头起点的压痛点,使刀口线与胸锁乳突肌肌纤维方向一致,使针刀体与皮肤成90度刺入,到达胸锁乳突肌锁骨起点处,调转刀口线90度,与胸锁乳突肌肌纤维方向垂直,在骨面上向内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厘米,出针刀后,刀口处用创可贴覆盖。
第三支针刀松解胸锁乳突肌止点:如果如果疼痛,压痛点在肌肉止点,在患侧压痛点处进针刀,刀体与枕骨面呈90度刺入,到达乳突骨面后,调转刀口线90度,在乳突骨面上向乳突尖方向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厘米,出针刀后,刀口处用创可贴覆盖。
第四支针刀松解肌腹部压痛点:在胸锁乳突肌肌腹部寻找压痛点或者痛性结节,使刀口线与胸锁乳突肌肌纤维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成90度角刺入,至有落空感后再刺入肌肉内,纵疏横剥2~3刀,范围不超过1厘米。
两侧胸锁乳突肌损伤同时出现症状时,如果压痛点少,病人能够承受手术,可以在一侧手术完成后,将头转向对侧,在做另一侧手术,如果压痛点多,或者病人不能耐受手术时,下次再松解。
3.肩胛提肌损伤的针刀治疗过程
答:(1)体位俯卧低头位。
(2)体表定位肩胛提肌起止点。
(3)麻醉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4)针刀操作
第一支针刀松解肩胛提肌止点:如果压痛点在肩胛骨内上角的边缘,使刀口线方向和肩胛提肌肌纤维方向平行,针刀体与皮肤成90度方向刺入,到达肩胛骨内上角边缘骨面后,调转刀口线90度,向肩胛骨内上角边缘骨面铲剥2~3刀,即可出针刀。
第二支针刀松解肩胛提肌起点:如果压痛点在肩胛提肌的起点处,在颈椎横突部进针刀,使刀口线方向和颈椎纵轴平行刺入,到达横突尖部时,先做纵行剥离,再做横向剥离,注意刀刃始终在横突尖部骨面上进行。
4.屈指肌腱鞘炎的针刀治疗
答:(1)体位坐位,拇指外展位,掌心向上平放于治疗台上。
(2)体表定位用甲紫溶液在手指远端掌横纹处触到串珠状硬结处定位,作为针刀闭合性手术进刀点。
(3)麻醉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4)针刀操作
①第1支针刀松解拇指屈指腱鞘炎:于定位点进针刀,刀口线与拇指屈指肌腱走行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成90°角刺入。通过皮肤达皮下组织即有一落空感,此时将针刀体向拇指近端倾斜,使针刀体与拇指皮肤面成0°角,针刀下寻找到环形卡压腱鞘近侧后,用提插刀法向环形卡压腱鞘2~3刀,范围不超过0.5㎝。
②第2支针刀松解食指、中指、环指、小指的屈指腱鞘炎:于定位点进针刀,刀口线与四指屈指肌腱走行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成90°角刺入。通过皮肤达皮下组织有一落空感,此时将针刀体向四指近侧倾斜,使针刀体与拇指皮肤面成0°角,针刀下寻找到环形卡压腱鞘近侧后,用提插刀法向环形卡压腱鞘2~3刀,范围不超过0.5㎝。
(5)注意事项
①针刀松解拇指的纤维鞘时,由于拇指处于外展位,拇指肌腱的走行方向与其他四指肌腱的走行方向不一致,所以针刀体要与拇指的肌腱走行一致,而不能与其他四指的肌腱走行方向一致。反之,在做其他四指的纤维鞘切开时,针刀体要与四指的肌腱走行方向一致,而不能与拇指肌腱的走行方向一致,否则容易切断肌腱,导致针刀手术失败,引起医疗事故的发生。
②针刀不要在骨面上进行切割,因为环形卡压纤维鞘较厚,如想通过在骨面上的纵疏横剥将卡压环铲开,针刀必然要经过肌腱到骨面,纵疏横剥对肌腱的损伤就会明显加大,造成术后反应加重,功能恢复明显延长。
5.肩周炎的针刀治疗
答:1.针刀治疗——“C”形针刀松解术
2.体位:端坐位。
3.体表定位:用甲紫溶液分别在病变关键点定位,作为针刀闭合性手术进针刀点。
4.麻醉:轻度病人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中、重度病人由麻醉师操作,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5.针刀操作:
(1)第1支针刀松解肱二头肌短头的起点——喙突顶点的外1|3: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肱骨长轴一致,按针刀手术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直达喙突顶点外1|3骨面,纵疏横剥2刀,范围不超过0.5cm。
(2)第2支针刀松解肩胛下肌止点——小结节点: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肱骨长轴一致,按针刀手术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直达肱骨小结节骨面,纵疏横剥2刀,范围不超过0.5cm。
(3)第3支针刀松解肱二头肌长头在结节间沟的粘连: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肱骨长轴一致,按针刀手术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直达肱骨结节间沟前面的骨面,先用提插刀法提插松解2刀,切开肱横韧带,然后顺结节间沟前臂,向后做弧形铲剥2刀。
(4)第4支针刀松解小圆肌止点——肱骨大结节后下方: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肱骨长轴一致,按针刀手术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直达肱骨大结节后下方的小圆肌止点,用提插刀法提插松解2刀,出针刀后,用创可贴覆盖针刀口。
6.试述四边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及针刀治疗操作
临床表现:患肢呈间歇性疼痛或麻痛,可播散至上臂、前臂和手部,部分病人感肩沉加重、肩部抬举无力,部分患者有夜间疼痛史。体格检查可表现为: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时症状加重;肩外展肌力下降,或肩外展时活动受限,患肢被动活动时正常并无疼痛感;可伴有三角肌萎缩,其他肌肉正常;从后方按压四边孔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将肩关节置外旋位1分钟可诱发疼痛。
针刀治疗:患者取坐位,1%利多卡因在四边孔局部麻醉。
针刀切开部分四边孔粘连筋膜和瘢痕:在四边孔Tinel征阳性点定位,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足底纵轴一致,严格
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当针刀下有坚韧感时即达四边孔,以提插刀法切割2-4刀,范围不超过0.5cm,然后再纵疏横剥2-3刀,范围不超过1cm。
7.试述颞下颌关节强直的针刀治疗操作、护理及注意事项。
针刀治疗:患者取坐位,颞下颌关节处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①第1支针刀松解颞下颌关节颞骨下颌窝处的粘连瘢痕:嘱患者做张口运动,确定颞骨下颌窝,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垂直,针刀体与皮肤成90°角,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至有落空感时即达颞下颌关节间隙,此时针刀向上寻找到的骨性结构即为颞骨的下颌关节窝,用提插刀法切割2-3刀,范围不超过0.5cm。
②第2支针刀松解颞下颌关节下颌骨上颌头处的粘连瘢痕:嘱患者做张口运动,确定颞骨下颌窝,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垂直,针刀体与皮肤成90°角,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至有落空感时即达颞下颌关节间隙,嘱患者再做张口运动,针刀向下寻找移动的下颌骨的上颌头,在其骨面上用提插刀法切割2-3刀,范围不超过0.5cm。
护理:针刀术后3日内,进软食,做咀嚼口香糖等小幅度饿开口功能运动。
术后第4日开始进行有规律的被动开口练习,即以拇指和食指分别抵于上下前牙辅助开口,其幅度以患者可以忍受为限,每日练习3-6次,每次10分钟。
术后7-10日开始应用开口器进行较大强度的开口训练。练习强度以患者可以忍受为度。取下开口器后患者进行闭口咬合练习以恢复咀嚼肌运动功能。
8.请论述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针刀治疗方法。
⑴体位俯卧位
⑵体表定位枕大神经穿出皮下出。
⑶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⑷针刀操作
①第一支针刀松解左侧枕大神经穿出皮下处的卡压:在枕骨粗隆与左侧乳突连线的内1/3处定位,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针刀体向脚侧倾斜45°,与枕骨垂直,术者拇指贴在上项线进针刀点上,从拇指的背侧进针刀,针刀到达上项线骨面后,调转刀口线90°,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
②第二支针刀松解右侧枕大神经穿出皮下出的卡压
⑸在做针刀松解时,针刀体应向脚侧倾斜,与纵轴呈45°角,与枕骨面垂直,不能与纵轴垂直,否则有损伤椎管的危险。
9.请论述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针刀治疗方法。
⑴体位俯卧位
⑵体表定位肩胛冈中点上方1㎝,肩胛冈中、外1/3下方。
⑶麻醉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⑷针刀操作
①第一支针刀松解肩胛上横韧带:在肩胛冈中点上方1㎝,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冈上肌肌纤维方向垂直,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直达肩胛骨冈上窝骨面,然后用针刀向上探寻,当有落空感时即达肩胛骨的肩胛上切迹,退针刀0.5㎝至骨面上,有提插刀法沿肩胛上切迹向前切割2~3刀,范围不超过0.5㎝.
②第二支针刀松解肩胛下横韧带:在肩胛冈中、外1/3下方酸、麻、胀痛明显处定位,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冈下肌肌纤维方向一致,按四步操作规程进针刀,直达肩胛骨冈下窝骨面,在骨面上纵疏横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
⑸注意事项在做肩胛骨上横韧带针刀松解时,针刀沿肩胛骨冈上窝的骨面向上去寻找肩胛上切迹,此法安全,无危险性。
10.述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具体操作过程
(1)体位仰卧位
(2)体表定位第三腰椎横突点,髂脊中后部。
(3)麻醉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4)针刀操作
①第一支针刀松解腰3横突的粘连瘢痕:从腰3棘突中点旁开3厘米,在此定位。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直达横突骨面,针刀体向外移动,当有落空感时即达腰3横突尖,在此用提插刀法切割横突尖的粘连瘢痕2至3刀,深度不超过5毫米,以松解臀上皮神经在横突尖部的粘连和瘢痕。
②第二支针刀松解臀上皮神经入臀点的粘连和瘢痕:在髂脊中后部压痛点定位。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直达髂骨骨面,针刀体向上移动,当有落空感时即达髂脊上缘臀上皮神经的入臀点,在此纵疏横剥2到3刀,深度不超过1厘米,以松解臀上皮神经入臀点的粘连和瘢痕。
11.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的针刀治疗。
答:大T形针刀松解术
体位:俯卧低头位
体表定位:1.横线为5个点,中点为枕外粗隆,在上项线上向两侧各旁开2.5cm出为2个点,再向外各旁开2.5cm处为2个点。这5个点松解项韧带止点,胸锁乳突肌后侧止点,斜方肌起点,头长肌止点,头半棘肌止点。2.竖线为5个点,分别为C3—C5棘突顶点。这5个点松解项韧带起点,头夹肌起点,斜方肌起点,颈夹肌起点。
麻醉: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针刀操作:
横线第一支针刀松解项韧带止点,斜方肌起点,头半棘肌止点: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针刀体向脚侧倾斜45°,与枕骨垂直,术者拇指贴在上项线枕外粗隆的头皮上,从拇指的背侧进针刀,针刀到达上项线骨面后,调转刀口线90°,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然后提针刀于皮下组织,向左右成45°角分别达上项线0.5cm,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以松解斜方肌起点和头半棘肌止点。
横线两侧第2支针刀松解:从第一支针刀进针刀点分别向左右旁开2.5cm,为第二支针刀进针刀点,松解项韧带部分止点。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针刀体向脚侧倾斜45°,与枕骨垂直,术者拇指贴在上项线进针刀点上,从拇指的背侧进针刀,针刀到达上项线骨面后,调转刀口线90°,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
横线两侧第3支针刀松解:第二支针刀进针刀点旁开2.5cm,为第三支针刀进针刀点,松解头夹肌止点,胸锁乳突肌止点,头长肌止点。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针刀体向脚侧倾斜45°,与枕骨垂直,术者拇指贴在上项线进针刀点上,从拇指背侧进针刀,到达上项线骨面后,再向下刺入大下项线,调转刀口线90°,铲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
竖线第1-5支针刀分别松解C3-C7项韧带起点,头夹肌起点,斜方肌起点,颈夹肌起点以及棘间韧带: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直,针刀体向头侧倾斜45°,与棘突成60°,针刀直达棘突顶点骨面,纵疏横剥2-3刀,范围不超过0.5cm,然后退针刀将针刀体逐渐向脚侧倾斜与颈椎棘突走行方向一致,调转刀口线90°,沿棘突上缘向内切2刀,范围不超过0.5cm。
抗生素常规预防感染3日。
嘱病人做前屈和后伸颈部锻炼。
12.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刀治疗。
答:“回”字形针刀整体松解术(以松解L3棘上韧带及L3-L4棘间韧带为例)
体位:俯卧位,腹部置棉垫,使腰椎前屈缩小。
体表定位:L3、L4、L5棘突及棘间,L3、L4、L5横突,骶正中嵴及骶骨后面,L3-L4或L4-L5、L5-S1黄韧带。
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针刀操作:
a)第一支针刀松解棘上韧带:摸清腰3棘突顶点,从此进针刀,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在骨面上纵疏横剥2-3刀,范围不超过1cm,然后贴骨面向棘突两侧分别用提插刀法切割2刀,深度不超过0.5cm。
b)第2支针刀松解棘间韧带:从腰4棘突上缘进针刀,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直达骨面后调转刀口线90°,沿腰4棘突上缘用提插刀法切割2-3刀,深度不超过1cm。
c)针刀松解横突及椎间孔外口:横突松解:腰3棘突中点旁开3cm,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直达骨面,针刀体向外移动,当有落空感,即达腰3横突尖,在此用提插刀法2-3刀,深度不过0.5cm,然后调转刀口线90°,沿腰3横突上下缘用提插刀法切割2-3刀,深度不超过0.5cm;L4-L5椎管外口松解:将松解L5横突的针刀推至骶棘肌,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调整针刀体使之与脊柱纵轴成45°进针刀,贴L5横突上缘骨面到达横突根部,当有落空感时,即达椎间孔外口,用提插刀法切割外口处粘连和瘢痕2刀,深度不超过0.5cm。
d)针刀通过黄韧带松解神经根管内口: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体向内与矢状轴成20°,针刀进入当有韧性感时,即达黄韧带,稍提针刀,寻找腰5椎板上缘,调转刀口线90°,切开部分黄韧带,当明显落空感,再调转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贴部分椎弓根骨面缓慢进针刀,在盘黄间隙平面达神经根管内口,在向内达后纵韧带,提插2-3刀,深度不过0.5cm。
e)髂腰韧带松解:第1支针刀松解髂腰韧带起点:腰4棘突中点旁开3-4cm定位。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当有落空感,即达腰4横突尖,在此提插2-3刀,深度不过0.5cm;第2支针刀松解髂腰韧带止点:髂后上嵴定位,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贴髂骨内侧骨面进针2cm,提插2-3刀,深度不过0.5cm。
f)骶棘肌起点松解:第1支针刀松解骶棘肌正中嵴起点:从骶正中嵴顶点进针刀,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直达骶正中嵴骨面后纵疏横剥2-3刀,范围不超过1cm,然后贴骨面向骶正中嵴两侧分别提插2刀,深度不过0.5cm;第2、3支针刀松解骶棘肌骶骨背面的起点:骶正中嵴分别旁开2cm处定位,从骶骨背面进针刀,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直达骨面后在其上纵疏横剥2-3刀,范围不超过1cm。
针刀治疗后,立即做连续提腿复位手法,使其复位。
抗生素常规抗感染3日。
手法治疗1周后,嘱患者在床上做飞燕式练功法。
13 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部的针刀治疗
答:体位:仰卧位,屈膝90度。
体表定位:膝关节关节囊。
麻醉: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进行。
针刀操作:
g)第1支针刀松解膝关节前内侧关节囊:在内膝眼进针刀,刀口线与小腿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肤成90度角,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有韧性感时,即达髌内侧支持带,突破支持带时有落空感,再向内进针刀,刀下有阻力感,即达膝关节前方滑膜及关节囊,用提插刀法切割2-3刀,至有落空感,不要切到骨面,范围不超过0.5cm。
h)第2支针刀松解膝关节前外侧关节囊:从外膝眼进针刀,松解方法同第1支针刀。
i)第3支针刀松解膝关节后方关节囊:先在腘窝处摸清腘动脉搏动,从动脉搏动处向内或者外旁开2cm处进针刀,刀口线与腘动脉走行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成90度,按照四步进针刀法进针刀,针刀进皮肤、皮下组织,有韧性感时,即达膝关节后方关节囊,用提插刀法切割2-3刀,至有落空感,不要切到骨面,范围不超过0.5cm。
调节电生理线路: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缘一横指处进针刀,刀口线与小腿纵轴一致,当刀下有酸胀感时,纵向剥离2-3寸。
阳陵泉穴: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进针刀,刀口线与小腿纵轴一致,当刀下有酸胀感时,纵向剥离2-3刀。
14.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针刀操作
答:第1次针刀松解使用Ⅱ型针刀,以后松解使用Ⅰ型针刀。
a)髋关节前面关节囊、部分内收肌松解:第1支针刀松解髋关节髂骨韧带及髋关节前面关节囊:在髋关节前部关节穿刺点进针刀,刀口线与下肢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肤成90°角,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当针刀下有韧感时,即达髂骨韧带中部,纵疏横剥2刀,范围不超过1cm,再向下进针刀,当有落空感时,即达关节腔,用提插刀法切割2刀,范围不超过1cm。第2支针刀松解耻骨肌起点:在耻骨上支耻骨肌起点处进针刀,刀口线与下肢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肤成90°角,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直接到达耻骨上支肌肉起点部,在骨面上左右上下各铲剥2刀,范围不超过0.5cm。第3支针刀松解长收肌、短收肌、股薄肌起点:在耻骨结节处进针刀,刀口线与下肢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肤成90°,当针刀下有坚韧感时为长收肌起点,上下铲剥2刀,范围不超过0.5cm。再向下到耻骨下支,有坚韧感时上下铲剥2刀,范围不超过0.5cm。
b)髋关节后外侧关节囊、部分内收肌及股二头肌松解:第1支针刀松解髋关节外侧关节囊:在髋关节外侧关节穿刺点出进针刀,刀口线与下肢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肤成130°,沿股骨颈干角方向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达股骨大转子尖,提插2刀,然后抬起针刀,使针刀体向上与股骨干成90°,再向下进针刀,当有落空感时达关节腔,提插2刀,范围不超过1cm。第2支针刀松解髋关节后部关节囊:在股骨大粗隆平面,贴股骨后缘进针刀,针刀体与皮肤成130°角,沿股骨颈干角方向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紧贴股骨颈,当有落空感时即达关节腔,用提插刀法切割2刀,范围不超过1cm。第3支针刀松解大收肌、股二头肌起点:屈髋关节90°,在坐骨结节处进针刀,刀口线与下肢纵轴平行,针刀体与皮肤成90°角,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达坐骨结节骨面、大收肌起点处,上下铲剥2刀,范围不超过1cm;然后再向上后方进针刀,当有坚韧感时即达股二头肌及半腱肌起点,上下铲剥2刀,范围不超过1cm。
c)第2次及以后的针刀松解:根据股骨头坏死程度及软组织的粘连瘢痕程度,对臀大肌,臀中肌,缝匠肌起止点进行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