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前斜角肌综合症详细步骤
发布时间:2016-10-20文字来源:未知点击数:
[局部解剖]
斜角肌分前、中、后斜角缉前斜角肌起自第3-6颈椎横突前结节,肌纤维向外下方,止于第1肋骨上面的斜角肌结节。由颈神经前支C5-C7交配。颈椎固定,该肌收缩可上提肋骨,助吸气。肋骨固定,同侧收缩使颈前屈,单侧收缩,颈屈向同侧。
前、中斜角肌与第1胁之间有一个三角形间隙,称斜角肌间隙,其中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正常情况前、中、后斜角肌下,该三角间隙较大,神经血管不至受压,故无症状。膈神经(C3-C5)是颈丛的主要肌支,沿前斜角肌下行,支配隔缉
[病因病理]
1.神经根受压迫或剌激:前斜角肌受C5-C7颈神经前支支配,故临床上,下位颈椎病变影响了C5-C7神经根时,可造成前斜角肌受累而牵及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
2.神经肌支受累,可以引起前斜角肌痊孪,使第1肋骨抬高,造成锁骨上神经血管间隙缩小,临床上可出现神经血管受压表现。而膈神经又是来自C3-5神经的肌支,所以颈椎上位病变也可影响前斜角肌的功能。
3.过度使用前斜角肌,如突然吸气使前斜角肌损伤,或人到中年,因体重增加,胸廓向下牵引,导致前斜角肌紧张受累。
4.第7颈椎横突过长或有颈肋的刺激压迫,引起前斜角肌痊孪或炎症,影响臂丛神经、血管而出现症状。
[临床表现]
多单侧发病,下颈部前侧面疼痛或麻木,多放射至上肢尺侧,前臂和手的内侧以及第4、5指的疼痛和感觉异常,高举患肢可减轻疼痛,手指发凉、发紫或苍白。向健侧转头或深吸气、打喷嚏,可使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并可使疼痛加剧,手逐渐显得无力,不能做精细工作
[诊断]
1、无明显外伤史,多发于30-40岁。
2、臂丛神经受压症状。
3、锁骨上窝较为饱满,可触及隆起的包块,压之疼痛,并向患肢放射。前斜角肌局封可使症状缓解或消失。
4、阿迪森试验阳性:患者坐位,两手置膝上。首先记录桡动脉搏动力量进行对比,再让病人深吸气后屏气,若患侧脉搏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
5、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
6、X线示:第7颈椎横突过长,或横突外有游离的肋骨,也可无异常变化。
[鉴别诊断]
1.神经根型颈椎病:其疼痛性质属根性神经痛,为闪电样放射,并与神经根分布一致,压痛点多在患侧颈关节突,X线示颈椎骨质增生,椎体关节错位,阿迪森试验阴性。
2.胸小肌综合征:令患者做胸肌收缩,或上肢过度外展,做患肢抗阻力内收检查,可出现症状,脉搏减弱或消失。改变肩臂位置后,症状减轻,压痛点在喙突部位。
[治疗]
一、针刀治疗
因C3–C8神经根受累引起的斜角肌痉挛,应先治颈椎病,肌肉本身病变所致的斜角肌收缩,可行隔神经阻滞。顽固性斜角肌紧张,肥厚所致者,针刀松解治疗。
1.患者仰卧位,头转向健侧,术者立于患者头侧床头,左手从颈侧点按颈椎横突末端,在触压酸胀明显处定点。左手拇指加压分剥横突前的血管、神经直达骨面。针刀从颈侧进针,刀口线与颈椎纵轴平行垂直皮肤刺达骨面,针刀刃勿离骨面,向前部探至前结节,手下感前结节肌肉坚硬或痉挛,可将刀口线调转45°,即垂直前斜角肌纤维方向切2-3刀。
2.患者仰卧,术者坐于患侧,左手拇、食、中指将病变之前斜角肌捏住,针刀刀口线与前斜角肌纤维方向一致,针体垂直皮肤刺入,左手中指垫于前斜角肌侧后,引导针刀达病变处,纵切数刀外围的筋膜,然后纵行疏通剥离,若有痉孪之肌纤维,将刀口横过来切几刀。
3.若患侧第1肋骨上缘有压痛点,针刀可从胸部垂直第1肋骨刺人至骨面,摸索至肋骨上缘,患者无剧痛、麻木感,在酸胀明显处,垂直前斜肌纤维方向切几刀。
二、手法治疗
松解后,令患者微向患侧转头,后伸颈部,术者依此姿势顺势上提旋转头颈,令前斜角肌拉长,使粘连更进一步得到松解。
三、注意事项
1.进针点宜选在锁骨上2cm左右,针刀不可离开骨面,或以左手引导,防止刺破胸膜顶,伤及臂丛及锁骨下静脉等重要组织。无经验者勿做此项操作。
2.若前斜角肌压痛明显,臂丛神经刺激症较重,可先行1%利多卡因、亚甲兰、强的松龙混和液局封。
3.在颈椎横突进针对无过硬技术者,不要做此项操作,以兔发生意外。
吴×,男,47岁,右肩痛,右上肢疼痛,右手麻木2年,颈部右旋受限,并可使上述症状加重。近来病情加重,影响睡眠。曾在某院诊为颈椎病,针刀治疗,并配颈复康、丹参片口服,无效。查:颈项部压痛不明显,颈右旋受限,阿迪森试验阳性,右肩胛部压痛,有条索。诊为斜角肌综合征伴右肩部软组织损伤。针刀松解C4-5、C5-6、C6-7棘间、横突间韧带后,手法整复偏歪之C6棘突。右上肢疼痛明显减轻。5天后,复在冈上缉冈下缉菱形缉肩肝提肌等压痛部位松解,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处针刀切开剥离。两天后,诸症消失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