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官方网站!
针刀知识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针刀知识 >

针刀治疗支气管哮喘

发布时间:2021-12-27文字来源:未知点击数:

  一、概述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中疑难病,大部分病人需终生服药。笔者十多年来用针刀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讨论如下
 
  二、针刀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理
 
  机理一:支气管哮喘病理变化主要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粘膜水肿和腺体分泌亢进。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呢?如果找到了这个根本原因,就能有效地治疗支气管哮喘。
 
  针刀医学认为,由于软组织的粘连疤痕或颈胸椎小关节的错位,导致动态力平衡失,进一步造成支配支气管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去平衡,功能障碍,最终导致支气管痉挛,吸入的灰尘和代谢产物排不出,堵塞气道;同理,软组织的粘连、疤痕、挛缩、堵塞、无菌性炎症等也会造成支气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支气管粘膜水肿和腺体分泌亢进。
 
  交感神经纤维起自脊髓侧角,由相应的脊髓前根发出,通过白交通支进入脊髓交通干。交感神经干共有23—25对神经节,其中颈部3对,胸部11—12对。交感神经广泛地分布于全身,支配胸腹部主要脏器、血管壁、平滑肌、立毛肌及汗腺等。
 
  颈交感神经节有3对,即颈上、颈中、颈下交感神经节,3对神经节所接受的节前纤维来自上胸段脊髓,经上胸部T1-6神经及其白交通支经交通于胸段,在交通干内上行达颈部交通于各神经节并与节内神经细胞形成突触。各节细胞发出的纤维形成各节的分支,支配相应的器官,见图
 
  机理及治疗二:
 
  在支气管哮喘的检查中,有一项肺功能检查,患者在缓解期肺通气功能多数在正常范围。在哮喘发作时,由于呼气流速受限,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一秒率、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呼出50%与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以及呼气峰值流量均减少。可有用力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增加,残气占肺总量百分比增高。
 
  目前中、西医均没有针对性解决提高肺功能问题,所以,针刀的治疗还要围绕着这个问题去设计治疗方案。
 
  呼吸运动也称气体交换或呼吸,是指人和高等动物的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主要为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整个过程。在人和高等动物有内呼吸与外呼吸之分。前者指组织细胞与体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后者指血液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一般所称呼吸系指外呼吸。外呼吸由胸廓的节律性扩大和缩小,以及由此引起的肺被动的扩张(吸气)、回缩(呼气)和歇息而实现。
 
  肋的活动性是呼吸运动的先决条件。一是肋的连结,分肋与脊柱的连结和肋与胸骨之间的连结。二是呼吸肌。斜角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膈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胸大肌、胸小肌等呼吸肌。
 
  综上所述,以针刀为主的方案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良好。
 
  三、针刀治疗
 
  1、针刀治疗颈椎重点是C1、C2椎间孔外口,C7、T1—T6椎间孔外口,解除交感神经的卡压、粘连、无菌性炎症刺激等,使颈上神经节、颈下神经节、胸神经节的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从而彻底解决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吸入的灰尘和代谢产物得以排出,堵塞气道得以疏通,从根本上治疗支气管哮喘。
 
  2、针刀治疗肋与胸骨和肋与脊柱的连结。可使肺功能大大改善。
 
  3、针刀治疗呼吸肌的起止面,可使肺功能大大改善。
 
  前斜角肌起于C3-6颈椎横突的前面,止于第一肋骨的上缘里面,神经支配:C4-6。中斜角肌起面C2-7颈椎横突后面,止面第一肋骨的上缘外面(锁骨上窝中外侧),神经支配:C3-8,后斜角肌起面C5或者C6和C7的颈椎横突后面,止面第二肋骨的外侧面,甚至到第三肋骨,神经支配:C6-8。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
 
  1、使颈椎侧屈的主要肌肉。
 
  2、前斜角肌双侧作用帮助颈部屈曲。
 
  3、后斜角肌使颈部稳固,参与吸气运动,在举高和搬动物品时提高胸廓(抬高第一、二肋骨)。斜角肌的功能是颈侧屈,侧旋,前屈,上提1、2肋。
 
  斜角肌的主要作用是使头向两侧旋转,并可提高胸廓,在反常的呼吸时(胸式呼吸),它作为不适宜的辅助肌(换气过度时斜角肌的劳损更明显,特别是哮喘和肺气肿患者,肺炎、过敏、感冒咳嗽厉害者以及管乐器演奏者等)。因此斜角肌承受很大的张力,导致大部分人都存在这一肌肉的问题。
 
  上后锯肌位于菱形肌深面,起于项韧带下部、第6、7颈椎和第1、2胸椎棘突,肌纤维斜向外下方,止于第2-5肋骨肋角的外侧面,作用为上提肋骨以助吸气。
 
  下后锯肌位于背阔肌中部的深面,借腱膜起自下位两个胸椎棘突及上位两个腰椎棘突,肌纤维斜向外上方,止于下4肋骨肋角外面,作用是下拉肋骨向后,并固定肋骨,协助隔的吸气运动。受肋间神经支配腹外斜肌为宽阔扁肌,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起始部呈锯齿状,起自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肌束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后部肌束向下止于髂嵴前部,上中部肌束向内移行于腱膜,后部肌束向下止于髂嵴前部,上中部肌束向内移行于腱膜,后部肌束向下止于髂嵴前部,
 
  后部肌束向下止于髂嵴前部,上中部肌束向内移行于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并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至腹正中线终于白线。
 
  腹外斜肌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或呈水平位,两侧同时收缩可拉下胸廓。
 
  腹直肌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肌纤维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
 
  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是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参与完成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等生理功能;并能降肋助呼气,也能使脊柱前屈、侧屈和和旋转。
 
  胸大肌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肌束向外侧集中,止于肱骨大结节嵴。近固定,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内收、旋内和屈。远固定,上肢上举后固定时,可拉引躯干向手臂靠拢,提肋助吸气。胸小肌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起自第3~5肋骨,止于肩胛骨的喙突。作用是拉肩胛骨向前下方。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上提肋以助吸气。
 
  肋间肌,肺由胸部的肋骨保护,每两根肋骨之间有两组肌肉,分别称为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合称肋间肌。吸气时,肋间肌收缩。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膈的肌束起自胸廓下口周缘和腰椎的前面,可分为三部: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和软肋骨;腰部以左右两个膈脚起自第2至3节腰椎。各部肌束均止于中央的中心腱。所以,膈的外周部属肌性部,而中央部分是腱膜,膈上有三个裂孔:在第12胸椎前方,左右两个膈脚与脊柱之间的主动脉裂孔,降主动脉和胸导管在此通过;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约与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裂孔,食管和迷走神经前后干在此通过;在食管裂孔的右前上方的中心腱内有腔静脉孔,约与第9胸椎水平,内通过下腔静脉,右膈神经。
 
  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积扩大,以助吸气;松弛时膈穹窿上升,胸廓垂直径减小,助呼气。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专注于小针刀培训、小针刀进修学习、小针刀临床治疗,重点支持针刀临床诊疗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拥有全国最前沿的针刀整体松解术规范诊疗技术。
网址:http://www.zhendaoyx.com/
免费咨询电话:15377653121 龙老师
培训及临床中心: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家湖西路特一号 
                河北邢台县医院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文章资讯
你的浏览历史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

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富康路18号117室

全国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15171473501 龙老师

技术支持:网勃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