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前倾(附正骨手法)
发布时间:2022-02-06文字来源:未知点击数:
我们人体中骨盆也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上承上半身的重量,下“启”四肢的活动
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反过来
如果骨盆出现了问题
影响也会是全身性的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骨盆经常会出现的三大问题
骨盆前倾
骨盆前倾,即骨盆向前病态的偏移,腹部向前凸出,耻骨联合向下、坐骨结节向上移动。其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假翘臀”,看似前凸后翘,实则是骨盆发生了倾斜。
既是骨盆出了问题,影响自然是全身的
直接影响:骨盆前倾会将腹腔脏器的重量前移,引发腹部前凸。
蝴蝶效应:骨盆过分前倾,腰椎过分前凸,打破骨盆与腰椎正常的生理平衡,加大了腰椎间的压力,增加了腰椎退变的风险,极端的腰椎前凸还可能会引发腰椎上方所有身体结构的代偿。除此之外,严重的骨盆前倾还会导致髋关节后移,进而引发控制膝部和足踝的肌肉劳损。
骨盆前倾为何会发生呢?
日常久坐、穿高跟鞋、怀孕生产等都会造成骨盆松弛,肌力不平衡。竖脊肌紧张过分上拉骶骨,髂腰肌紧张过分向前拉动腰椎,向下、向后压髂骨前缘,腹肌、臀肌松弛无力就会导致骨盆前倾。
骨盆后倾
骨盆后倾正好跟前倾相反,是骨盆向后病态的偏移,耻骨联合向上抬起,坐骨结节向下移动。其主要特征是塌腰平背臀扁平。
骨盆后倾对全身的影响
直接影响:腰椎曲度减少,髋关节伸直,臀部扁平。
蝴蝶效应:当骨盆后倾时,腰椎曲度减小,会造成腰椎稳定性下降、腰部疼痛和腰椎退行性病变等情况。骨盆后倾时腘绳肌紧张,其拮抗肌股四头肌被过度拉伸,造成膝关节不稳,引发膝关节损伤。并且为了支撑头部,骨盆后倾会引发胸椎代偿性弯曲,造成驼背。
骨盆后倾是如何发生的?
臀大肌和腘绳肌持续紧张,过度收缩,相应的髂腰肌、腰大肌、股四头肌以及背部肌群松弛无力造成骨盆后倾,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势,如“葛优瘫”最容易造成骨盆后倾。
骨盆前倾还是后倾?测一下就知道了
动作要领:找一面平整的墙壁,背墙站立,将臀部、背部贴在墙上,然后将手握成拳状,塞入腰椎和墙壁间的空隙,若空隙刚好容纳一拳则表示正常,若空隙超过一拳头则考虑骨盆前倾,若较小不能放入一拳则可考虑骨盆后倾。
骨盆歪斜
骨盆一侧上升,另一侧下降,一侧下降,另一侧就会升起,一上一下同时进行。当骨盆歪斜时左右两侧的髂嵴高度就会不一致。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会高低肩、长短腿。
骨盆歪斜对全身的影响
直观影响:骨盆歪斜会使单侧骨盆降低,对侧骨盆变高,造成腰椎侧屈,腰椎间盘压力不均引发损伤。除此之外,骨盆歪斜还会造成股骨外旋,引发O型腿,股骨内旋,引发X型腿。
蝴蝶效应:骨盆歪斜会导致脊柱原有的弧度增加,不仅会造成高低肩、长短腿,还会造成颈肩、腰部肌肉过度使用,造成颈肩肌肉僵硬与疼痛。当骨盆歪斜压迫到坐骨神经时还会引起下肢疼痛。
为什么会发生骨盆歪斜?
结构性长短腿、外伤等都有可能造成骨盆歪斜,此外习惯单肩背包、喜欢翘二郎腿等不良姿势容易造成腰方肌、腰大肌、臀肌两侧肌力失衡,腹斜肌、竖脊肌薄弱无力,进而导致骨盆歪斜。
正骨:骶髂,骨盆的正骨手法:
(1)“侧卧牵抖冲压法”适用骶髂关节混合式错位,纠正“长短脚”和“阴阳脚”。病者取侧卧位,“长脚”在上,“短脚”屈髋屈膝平放床上,患者双手紧握床沿以固定上身,术者根据“阴阳脚”选定站立位置,例如右下肢为“长脚”又属“阳脚”者,术者立于患者背侧,左手按在髂嵴上(发力时促使髂骨下移),右手按臀部偏髂嵴部(发力时促使髂骨旋前),助手双手抱握长脚踝关节上部,作好牵抖姿势,术者口令“1-2、3”时,二人同时短促发力完成牵抖冲压法,术者双手方向不同,将使髂骨既向下,又向前旋而达松动错位关节目的,此谓“松懈手法”,用力轻,重复2~3下;患者翻身,体位同前,术者站其前侧,双手放置其髂嵴上方、前方,牵抖冲压时,术者双手用较强的推力(左手向下,右手向后),将髂骨即向下又向后旋的而达复位目的,此谓“复位”手法,用力重,重复3~5下。患者改为俯卧位,检查骶骨及双下肢情况,若双下肢同时牵抖2~3下,此为“整理”手法。如果仍有长短脚未纠正,应注意检查腰椎(或全脊柱),发现错位部应加以治疗。
(2)屈髋屈膝旋髋按压法:适用于骶髂关节“旋转式错位”,纠正“阴阳脚”。患者仰卧,将“阴脚”屈曲做4字状,术者用拇指按压于内收肌群的趾骨附丽处,另手由上而下揉捏、弹拔其痉挛的内收肌群4~8遍,缓解肌痉挛;接着,术者一手紧握“阴脚”踝部,另手托付膝部,将此下肢做屈髋屈膝位的旋髋动作,“阴脚”旋髋由内向外,活动2~3下,将髋屈旋向上外侧时,助手固定“阳脚”大腿部,术者双手同时将其“阴脚”大腿向外上方用力按压2~3下,随即将其腿向下牵抖1~2下;“阳脚”不用作内收肌群手法,屈髋屈膝和牵抖法同“阴脚”,但旋髋方向不同,由外向内旋,冲压方向为对侧肩部,按压2~3下。此法可重复2~3遍。
(3)按骶板髂法:适用于单侧骶骨向后,髂骨前旋者。患者俯卧位,“阳脚”,“阴脚”伸直,术者立其“阳脚侧”,一手掌按定“阴脚”侧骶骨后旋隆起部作“定点”,另手抓紧前旋的髂骨部,嘱患者配合“阳脚”的膝关节伸屈动作,当术者发力冲压骶椎向前,同步将髂骨扳向后时,患者用力将膝关节由屈位伸直,重复2~3下,若整复困难,应再加用俯卧冲压法(下文详述)。
(4)提臀撞正法:适用于双侧髂骨均前旋,整个骶骨后突者。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屈膝位,术者立其右侧床上,令患者双下肢抬起,双手握其双踝,将其下肢提起使臀部离床,随即急速放下,使骶骨与床面碰撞,髂骨向后而复位。此法不得用于老年有骨质疏松患者,可改为仰卧屈髋屈膝位,做抬起放下动作,按保健功形式教患者联系。
二、腰、骶关节错位正骨推拿法:适用于腰骶关节错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骨盆旋移综合征者和脊柱侧弯变形者。
(5)摇腿揉腰法:适用于L/S的“旋转式错位”、“腰突症”、并51发“盆移症”有脊柱侧弯者、腰部剧痛致使腰肌紧张难以放松者。患者俯卧位,胸前垫薄软枕,术者立其健侧,举例:腰轴侧弯,右侧腰腿痛,术者立其右侧,右手摇动其臀部,使腰轴呈转体活动,同时左掌沿L至L的右侧横突部做揉压法,或与摇动同步沿这几个棘突右35旁做揉压法将棘突推正,或摇腿同时揉、捏、按于腰臀肌肉,可快速解除肌痉挛,此法应左右两侧重复进行,2~3轮。
(6)俯卧牵抖冲压法:适用于纠正骶骨滑脱式错位,骶骨“点头”或“仰头”。患者俯卧床上,胸前垫软枕,用摇腿揉腰法调整腰椎侧弯后,再用本法。骶椎“点头”者,加一个高枕垫于下腹部,(L、S前方),术者双手分叉分别按于S-椎和L51451-4椎后突部,作为定点,并口令1~2、3,助手听口令3时,用较轻力,牵抖长脚2~3,后用力牵短脚3~5下,双脚等长后,在牵抖双脚2~3下,嘱患者在口令3时,用力咳嗽西下。“仰头”者,上腹部和髋下部各垫高枕一个,将后突的腰骶部悬空与二枕之间,术者双手重叠于后突隆起部,作为定点,牵抖手法相同。术者的定点和冲压力方向的准确,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7)抱膝滚动法:适用于腰椎向前滑脱式错位致腰骶椎间成角的患者。患者仰卧位,双手抱膝(屈髋屈膝),术者站其右侧,右手前臂按其双膝关节前下方,左手拖其臀部,双手同时发力将其臀部翘起离床,重复3~8次,此为小滚动,适用于腰骶成角的纠正,若腰轴过伸或滑脱式错位,应用大滚动法(又名不倒翁法),术者右手改为抱托患者颈背部,左手抱其腿部,将患者有卧位搬起至坐位在卧位,每次卧下时,术者和患者同时用力抱膝将下腰及臀部翘起离床,重复5~8下。此法可编入保健功,教患者没晨起起床前练习。
三、混合式错位者(同时兼有“阴阳脚“、“长短脚”和骶骨“点头或仰头”、趾骨联合位移、骶-脊=蝶=枕系统性紊乱)的复位手法,可综合应用上述手法。在警醒外伤后,关节内有无菌性炎症,或错位后已有软组织粘连时,复位难度增加,必要时,可先做局部封闭疗法、微型外科手术(小针到松懈术)后,炎症或粘连改善后,用较重牵抖冲压力,才能达到完善复位。此时,手法后必须卧床休息3~5天。对系统性紊乱者,除治疗骨盆旋移症外,相关的颈、胸、腰椎病损部(重点在枕颈、颈胸、胸腰、腰骶交界区各椎间处),应有计划按轻重缓急分期治疗,才能彻底痊愈。有腰突症患者加用腰部复位法:侧向摇板法,按腰搬腿法和牵引疗法。
复位后作“强壮手法”和“痛区手法”,软组织筋结,做弹拔、拿捏、点穴法,内脏病者加“捏脊疗法”。
四、辅治法
(1)深部热疗:微波或短波电疗,或中药热敷、熏蒸,每日一次,20~30分钟。
(2)急性炎症区,剧痛难忍者,内服中西药物,或应用脱水疗法。
(3)可选用水针疗法、封闭疗法、微形外科(小针刀)疗法,均能加速骨盆软组织的康复。
五、预防复发
1、纠正不良姿势,
2、防止外伤和受凉,
3、教会患者骨盆保健功:
(1)仰卧位屈膝屈髋左右摆动,由阳脚用力摆向阴脚,5~10下,幅度宜大,摆向阳脚时用力轻;
(2)仰卧抬臀:双手抱颈,双下肢伸直,将臀部抬起,放下10~30下,配合呼吸,抬起时吸气,放下时呼气;
(3)骶椎“点头“者,练抱膝仰卧起做法5~10次;或盘腿坐10~30分钟。
(4)骶椎“仰头”者,每日跪坐10~30分钟。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专注于小针刀培训、小针刀进修学习、小针刀临床治疗,重点支持针刀临床诊疗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拥有全国最前沿的针刀整体松解术规范诊疗技术。
网址:http://www.zhendaoyx.com/
免费咨询电话:15377653121 龙老师
培训及临床中心: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家湖西路特一号
河北邢台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