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耳石症”与“颈性眩晕”?
发布时间:2024-05-03文字来源:未知点击数:
如何区分“耳石症”与“颈性眩晕”?
“耳石症”是分属于耳鼻喉科的一类典型的外周性前庭功能异常而引发的疾病,英文简称(BPPV),BPPV的临床症状主要特点:头部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而突发眩晕。眩晕为旋转性,多数持续数秒至1min左右,在这类疾病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区域局部反应的特点即并非所有患者均可出现不良反应。具体的不良反应症状包括了恶心、呕吐、心率不稳等症状。另外,患者感官上还会出现身体漂浮感强烈、平衡感下降以及幻视等现象。从临床症状的出现时期判断,症状主要出现在晨起,躺下、翻身时发作,发病前无任何先兆,重复诱发体位眩晕可重复出现。特征性位置性眼震,是其重要体征。
“颈性眩晕”则是分属于骨科和眩晕门诊的一类典型疾病,患者出现眩晕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椎动脉由于发生压迫而引起的头晕。是一种由于颈椎源性病变,导致椎动脉供血障碍,引起小脑和内耳的血液循环障碍,继发眩晕或头晕。颈椎小关节紊乱可能是导致眩晕或头晕的直接原因。头晕主要特征为:头昏眼花,感觉身体漂浮的,走路像是踩在棉花上,担心会摔倒或害怕失去意识。多在头颈较大幅度扭转、低头、仰头时容易诱发。多伴有耳鸣、恶心、视力模糊、平衡失调等临床表现。头部姿态异常,颈肩部疼痛是其主要体征。
眩晕发病机制
眩晕按发病机制可以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眩晕即前庭系统性眩晕,它是指前庭系统和前庭神经及前庭中枢系统病变引起的眩晕。而假性眩晕即为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它是指由血管或者全身病变而引起的,也可由于眼部疾病引起的眩晕,如高血压、低血压以及刚才我们所说的颈性眩晕都属于非前庭性眩晕。
大家可以看到我做了一个思维导向图,眩晕按发病机制分为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那么怎么样鉴别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呢?
除了刚才我所说的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他们病因和发病位置不同之外,前庭性眩晕还有平衡三联征,即有眩晕、眼球震颤和身体向一侧倾斜。这里呢,我要说一下眼球震颤,眼球震颤是一种不自主的节律性眼球颤动,它表现为双侧眼球先向一侧慢慢转动,然后快速转回。先向一侧慢慢转动是由于迷路半规管系统受刺激时,而引起的一种反射性眼球侧视运动,方向一般指向受刺激侧的对侧;而快速转回是由于刚才这种慢相运动所引起的一种与眼球震颤慢相运动方向相反的一种大脑的代偿性运动,以保证眼球的快速复位。
区别完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我们又将真性眩晕继续的向下分类,它按位置以内耳门为界,又可以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是指发生在前庭神经的颅内部分、包括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和大脑的皮质区等这些部位的眩晕称为中枢性眩晕。
而在内耳门以里,发生在前庭器官、前庭神经元本身、前庭神经以及感受器部位的眩晕,我们称为周围性眩晕。
继续看这个思维导向图,可以看到前庭性眩晕按照发病位置又可以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那么怎么鉴别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
在这里我做了一个表格,周围性眩晕即为耳科疾病引起的眩晕,它主要表现为旋转、上下、左右摇晃的眩晕,而且持续时间较短,而眩晕程度较重,有眼震,振幅较小,方向固定,多为水平方向的,伴有耳聋、耳鸣、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平衡障碍较轻,而且眩晕的发生与头部运动有关,并且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所以恢复起来也较快。
而中枢性眩晕常常是神经内科的疾病,它主要表现为旋转或固定物体向一侧运动感,它眩晕持续时间较久,而眩晕程度较轻,有自发性的眼震,振幅较大,而且方向不固定,可能是上下、左右,没有听觉障碍,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较轻,平衡障碍较严重,眩晕的发生与头部体位改变没有关系,并且伴有脑干损伤的症状,所以恢复起来也较慢一些。
而在临床上,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眩晕都为周围性眩晕,所以今天我们就将常见的周围性眩晕与刚才我们所讲的颈源性眩晕进行鉴别。
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眩晕为耳石症、其次为美尼尔综合征和前庭神经元炎。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专注于小针刀培训、小针刀进修学习、小针刀临床治疗,重点支持针刀临床诊疗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拥有全国最前沿的针刀整体松解术规范诊疗技术。
网址:http://www.zhendaoy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