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官方网站!
针刀知识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针刀知识 >

两针解决坐骨神经痛

发布时间:2024-12-16文字来源:未知点击数:

坐骨神经痛二针:健侧(灵骨穴+新大白穴)加减:

 

1.拾腿无力或胯骨痛+鼻翼,可以在痛点的经络患侧加牵引针。

2.大腿内侧痛+肝门、心门。

3.大腿后侧痛+患侧束骨穴(牵引针)。

灵骨穴定位及取穴 :在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相通。必须立掌取穴,虎口向上,紧贴骨缘下针,针须1-1.5寸以上,效果尤佳。
针刺角度和深度:用1.5-2寸针,直刺,针深度须1-1.5寸以上。

新大白穴定位与取穴 :很多书籍所载:“ 大指与食指叉骨陷中,即经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处。”即大肠经之合谷穴,但临床老师针刺时则为三间穴。必须立掌取穴,虎口向上,紧贴骨缘下针。
针刺角度深度:用1.5-2寸针,直刺,针深度须1-1.5寸以上。

灵骨  [诠解发挥]


 

 部位:在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相通。
 
主治: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腰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骨骼胀大、妇女经脉不调、经闭、难产、背痛、耳鸣、耳聋、偏头痛、经痛、肠痛、头昏脑胀。董师补充:脊椎骨痛、小便痛、次数过多。
 
取穴:拳手取穴,在拇指、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第二掌骨接合处,距大白穴一寸二分,与重仙穴相通。
 
手术:用一寸五分至二寸针,针深可透过重仙穴(过量针)。
 
注意:孕妇禁针。
穴名阐释: 本穴紧贴骨头沿骨头刺人,主治作用很多,而且有效,称之灵骨。现代解剖:肌肉:在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 ,深层有内收拇肌横头。血管: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穴位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神经: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手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定位及取穴: 灵骨之取穴法,紧贴骨缘下针,效果尤佳。必须立掌,虎口向上,针须一寸至一寸半以上,所谓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治疗坐骨神经痛必须深针,效果令人满意。

      维杰新用: 脚难举抬(无力)、腹胀、肘痛、鼠蹊胀痛、头晕、肩痛不举、食欲不振脱肛、背痛、膝痛、腰痛、听力不足、胸部打伤、慢性咳嗽、上腹胀闷。网球肘脚跟痛。

      解说及发挥: (以下灵骨及大白配针,皆系以余之贴骨之新大白为主)

      1. 本穴日本人称为泽田合谷,但泽田仅用治偷针眼,而董师则用之治全身许多大病。本穴在合谷后,紧贴大指与食指掌骨接合处之骨前缘取穴。

      2. 所谓“肺机能不够”指气虚,一般指越动越痛者。脉诊则右寸虚而无力,或右寸过于浮大,掌诊则肺区色暗或青筋鼓起。

      3. 灵骨、大白均在大肠经上(属金),阳明经多气多血,此二穴调理气血作用甚强。灵骨介于原穴(合谷)及经穴(阳溪)之间,能理气、调气,补气作用尤强。
      4. 灵骨温阳作用极强,灵骨在合谷(属木)、阳溪(属火)之间,五行有木火之性。有温阳作用。大白穴穴性同三间属木,二穴木火同用,温阳作用更强,合用功同补阳还五汤真武汤。治半身不遂以灵骨为主、大白为辅,特效。余个人临床治愈数十例半身不遂,皆以灵骨、大白为主(针健侧),或配风市(九里)或配肾关,间以背部五岭穴点刺,效果非十四经正穴所能比拟。

      5. 本穴有疏活脑部血气之功。针刺头针后再针本穴(久留针),可使头针之效果加强甚多。

      6. 功同补阳还五汤、真武汤。此两方皆善治坐骨神经痛。灵骨配大白治疗坐骨神经痛亦极特效。不论太阳经或少阳经走向之坐骨神经痛皆极有效,十四经穴无出其右者。针刺时以左治右、以右治左。治脚难举拾(无力)、腹胀、小便不节(次数过多)小便痛亦极有效。

      7. 灵骨穴单用治肘痛甚效,常用治网球肘甚效,盖以骨治骨也。余以对侧曲后(曲池后),配合同侧灵骨穴,治疗数+例网球肘,皆极快治愈。

       8. 由于大肠与肝通、太极对应,余用治鼠蹊(腹股沟)胀痛、月经痛甚效,月经痛不论虚实,配伍门金,当即止痛,数次根治。治头晕等症有特效。治肘痛取患侧,鼠蹊痛取健侧,头晕双侧均取。

      9. 灵骨穴单用尚可治肩痛不举、食欲不振、脱肛、背痛、膝痛、腰痛、脊椎痛,效果亦颇好。治胸部打伤慢性咳嗽、上腹胀闷亦甚有效。腹胀而心脏不适者针之特效。

       10. 治疗耳鸣(听力不足)有效,功同益气聪明汤。

      11. 大“白”通肺、灵“骨”应肾,两穴又有金水相通之意, 治呼吸病甚效。调气补气温阳作用功同真武汤,治老慢支,余常用真武汤加减。故治疗老慢支针刺时则以灵骨、大白配水通,治之甚效。

       12. 两穴皆贴骨进针能对应通于肾,透过“大肠与肝通”,又能治肝筋之病,可谓筋骨皆治。治腰痛、坐骨神经痛,均甚效(按:余以治疗肝筋之药治疗坐骨神经痛亦甚效)。

        13. 灵骨穴治网球肘甚效(以骨治骨),治脚跟痛亦特效(除系以骨治骨外,又有全息脚跟点之对应作用)。


        14. 本穴位处震艮卦(先天艮,后天震),作用同五虎穴,故善治手脚之病。可参看一-部位五虎穴之分析。

        15. 两穴合用,涵盖输原所经之处,又以全息论而言,大白主上焦,灵骨主下焦。又大白灵骨皆以深针为主,又深透上中下三焦,因此不论纵横,此二针皆涵盖三焦之用,效果之大,自有其理。

      16. 总之,本穴组可说五脏皆治,为-应用极广之穴组。
 

 大白 [诠解发挥]

 
    
大白穴
        [董师原文]
 部位:在手背面,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即第- .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处。

      主治:小儿气喘、发高烧(特效)、肺机能不够引起之坐骨神经痛。

       取穴:拳手取穴(拇指弯曲抵食指第一节握拳), 当虎口底外开五分处取之。手术:用一寸针,针四分至六分深,治坐骨神经痛;用三棱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及急性肺炎(特效)
       注意:孕妇禁针。
[诠解发挥]
 
      穴名阑释:大指食指中间的大白穴,穴位与大肠经有关,大肠经属金,此白系指大肠之金(白),故称大白。

      定位及取穴:老师《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原书所载:“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处。”即大肠经之合谷穴,原书之图亦绘于合谷穴位置。但老师针刺时则为三间穴。

       杨维杰新大白穴:大白穴即大肠经之三间穴。但紧贴骨缘下针,效果尤佳。灵骨、大白之取穴法,必须立掌,虎口向上,针须一寸至一寸半以上,所谓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治疗坐骨神经痛必须深针,效果令人满意。


       现代解剖:肌肉:在食指桡侧,第二掌骨小头后方,有第一骨间背侧肌,内收拇肌。血管:有手背静脉网,指掌侧固有动脉。神经:布有桡侧神经浅支。

      维杰新用:治疗高热、三叉神经痛、颜面神经震颤(面肌痉挛)、目痛、头痛[前头( 额头)痛、偏正头痛]、落枕、咽喉、鼻病、牙痛、失眠嗜睡、恶阻 、肚子痛、腰痛、心口痛、咳嗽、手指痉挛等皆有效。还能治五十肩(肩关节周围炎)。

       解说及发挥:
       1.本穴董老师很少单独应用,除用三棱针治疗小儿气喘发高烧及急性肺炎外,大多作为灵骨之倒马针,两穴配合应用效果极佳。

       2.三棱针点刺时,视大白附近之青筋血管,点刺出血即可。

      3.本穴取名“大白”,与肺经关系密切,故治肺病甚效(肺、大肠表里),亦常配灵骨补气治多种病痛。

     4.余治疗坐骨神经痛,常以贴骨之“杨维杰新大白穴”为主, 此穴相当于第二掌骨全息之头点,倒象则为腿足点,故能治疗坐骨神经痛。

      5.余之新大白穴单独应用可治疗甚多病变。首先是治头痛甚效。余以此穴配合三叉三穴治疗各种头痛,多能于下针即止痛。盖本穴在第二掌骨侧全息,正象“大白”主头面。此亦谓之“杨氏区位头二针”,简称“杨氏头二针”。

      6.余个人根据此穴穴性为输穴,输主体重节痛,又根据此穴五行属木去风,用新大白穴治疗甚多疾病,如三叉神经痛、颜面神经震颤、目痛、头痛、咽喉、鼻病、失眠嗜睡、恶阻、肚子痛、腰痛、心口痛、落枕、咳嗽、手指痉挛等皆有效。还能治五十肩。

       引申:手掌太极之横全息,大二指间主头面,二三指间主上焦,三四指间主中焦,四五指间主下焦。五指掌缘主尾椎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文章资讯
你的浏览历史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

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富康路18号117室

全国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15171473501 龙老师

技术支持:网勃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