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发布时间:2016-12-31文字来源:未知点击数: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常称为腰三横突综合征)是指因多种损伤导致腰三横突部炎症、粘连等引起、以腰部疼痛为主的一组综合症状。
【病因病理】
腰三横突综合征的发生多与腰部的解产剖特点有关。腰椎有生理性前凸,第三腰椎位于腰椎的中间部位,系前凸的顶点和腰部各个活动方向的中心支点,在腰部活动中起到杠杆和应力点作用,因此第三腰椎横突比其他腰椎横突所受的拉力大,故其横突在腰椎中长。正是由于腰三椎在腰椎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其在腰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所以腰三横突所承受框杆作用大,相应的附着于其上的肌肉,韧带、腱膜等软组织承受的拉力亦大,因此损伤的机会也多。在外伤、劳损或寒冷等各种病因的刺激下,使腰三横突处产生无菌性炎症、肿胀、充血、粘连等而出现症状。
L1~3脊神经在椎间孔处分为前支和后支,前支构成腰、骶神经丛,后支在上关节突与横突根部的上缘之间行走,并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内侧支绕过上关节突的外侧缘进入乳副突之间的骨性纤维管或骨管内,向下方斜行,分而于椎间关节连线以内的组织结构,当乳副突间骨性纤维管或骨管狭窄时即可嵌压其中的神经引起症状;外侧支穿过骶棘肌后,一部分在距棘突旁3横指处穿过腰背筋膜至皮下,构成臀上皮神经外侧支的分支,主要分布于椎间关节连线以外的组织,如横突间韧带、横突间肌、腰背筋膜等。在第三腰椎横突附着的肌肉、韧带、腱膜受到牵拉,反复发生撕裂性损伤或撕脱性骨折合并广泛肌肉、筋膜撕脱伤,以致出血和将液性渗出,引起横突周围粘连,筋膜增厚和肌肉挛缩,致使穿过横突处的腰深膜或穿出髂部的浅层筋膜的L1~3I脊神经后外侧支受到“卡压”而发病。
腰椎两侧横突附着有维持腰椎平衡有肌肉,部分腹肌也借助于腰背筋膜起于第1~4腰椎横突,当一侧腰背筋膜和肌肉紧张收缩时,其同侧或对侧均可在肌力牵拉作用和反作用受到损伤,又特别是腰三横突处为常见。
【临床表现】
多发于青壮年,常在腰部外伤后出现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生的腰部或腰臀部疼痛,严重的可有膝关节以上大腿后侧的放射痛;腰部活动时特别是前弯腰和向对侧侧弯时疼痛加重。
查体可见腰部肌肉痉挛,腰三横突尖端明显压痛,严重的还可触及硬结;个别患者因病变累及L1~3脊神经而反射性引起股内侧肌痉挛,而出现“4”字试验完成困难;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L3横突触诊方法:根据L3横突与第12肋所处位置的特点,常以虎口正对第十二肋下缘、拇指脂腹正对横突尖方高,在水平方向向脊柱滑行触诊,常在脊柱正中旁开约3cm处触及一骨性标志即是L3横突,因正常在触诊时亦有压痛,所以在触诊时用力不可过大,常要两侧对比以助鉴别。
腰椎正位片常可见L3横突过长、肥大。
在L3横突处做阻滞后疼痛消失。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青壮年腰部中段单侧或双侧疼痛。
2.L3横突尖端有固定的疼痛和明显压痛。
3.L3横突尖端局麻药阻滞后疼痛消失。
4.腰椎正位片示L3横突过长、肥大,且无其他发现者。
5.排除内脏疾病反射性L3横突痛。
(二)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
1.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三横突综合征累及L1~3脊神经的症状有相似之处,后者在咳嗽等有增加腹压作用的动作中不出现下肢放射痛及疼痛强度的改变,且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腰椎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2.腰肌劳损本病也有腰痛,但疼痛多在腰部棘突两侧,且压痛点也集中在脊柱两旁。而腰三横突综合征疼痛和压痛均在具特征的第三腰椎横突处。
此外,还应与骨脏疾病所致的第三腰椎横突处疼痛相鉴别。
【治疗思路与方法】
腰三横突综合征急性期以卧床休息为主,慢性期适当进行腰背部肌肉锻炼,如二十四式太极拳等。
(一)中医治疗
腰三横突综合征仍属于中医“腰痛”范畴,具体参见慢性腰肌劳损。
1.针推理疗本病运用针推时疗常可取得一定效果
(1)针灸:常近处选用阿是、夹脊、肾俞、环跳等穴,循经选用委中穴;痛甚者可在阿是穴、委中穴处刺络拔罐;寒重或瘀血腰痛者可选用温针灸。
(2)理疗:急性期可在腰三横突处微波照射,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阿是、委中、肾俞等穴。急、慢性期均可在痛点放置强力磁铁,止痛效果较好。
(3)推拿按摩:急性期后可行按摩治疗,常选用复合手法,如点揉法、弹拨法作用于腰三椎横突处以松解粘连、消散瘀结,而后运用法、掌根轻揉等手法放松腰部肌肉,待肌肉放松后,做腰部后伸被运动,拇指点揉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等穴,以酸胀为度;再取坐位沿骶棘肌方向施以擦法,以透热为度。
2.小针刀疗法本病临床治疗中常用小针刀在腰三横突局部治疗,效果较好,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
(二)西医治疗
1.阻滞疗法本病阻滞治疗主要有L3横突阻滞和腰神经根阻滞。
(1)腰三横突局部浸润阻滞:病变主要在腰三横突局部者,可用本法。操作方法如下:
1)体位:患者俯卧位,腹下垫一薄枕。
2)定点:定位病变侧腰三横突,作好标记。
3)方法:常规消毒铺巾,左手拇指固定L3横突尖部,右手持注射器,在定位点用7号腰穿针垂直进针,针尖触及L3横突尖部后出现明显针感时,在横突的上、下、尖端进行注药治疗,注射时针尖应紧靠横突尖端周围。治疗后仍有疼痛者,可在5~7天后再行阻滞治疗,一般2~3次为1疗程。
4)药物选用:选用1%利多卡因或0.375%布比卡因3~5ml,加曲安萘德5mg、维生素B1 0.1g、维生素B12 0.5mg混合注入。
5)注意事项:1、若双侧病变可同时阻滞;2、不可刺入过深,以免伤及内脏。
(2)腰神经阻滞:根据本病主要累及L1~3脊神经后外侧支,常选用病变侧L1~3椎旁神经阻滞术。操作方法如下:
1)体位:患者俯卧位,腹下垫一薄枕。
2)定点:根据体表疼痛区域确定所属神经支配,选择相应的腰椎棘突,病变侧旁开1.5cm~2cm为进针点,做标记。
3)方法:常规消毒铺巾后,标记处作一局麻皮兵,用带有深度标记的10cm长7~9号腰麻垂直刺入,一直触及同侧椎板外侧部位,触及后移动套在针体上的标记至距皮肤1cm~1.5cm处,退针至皮下且将针稍向外斜,重新刺入横突间韧带,进入椎间孔外侧的椎旁间隙,针尖沿椎板外侧缘进针超过椎板,此时穿刺针标记刚好触及皮肤,注气无阻力,回吸无血或脑脊液,先注入试验剂量药物,常规观察无异常后方可注药。
4)用药:用药同局部阻滞。
5)注意事项:注药前必须回吸,注试验剂量药后应严密观察,以免发生意外。
2.手术疗法:本病经局部浸润阻滞、按摩、理疗、针刀等非手术疗法多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少数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可选用第三腰椎横突剥离切除术。
【按语】
1.本病急性期应休息,慢性期应加强腰背肌锻炼。
2.第三腰椎横突局部压痛明显,病程短者可选择局部浸润阻滞治疗,病程长者用小针刀切割分离治疗。也可用微波、激光局部照射,或用针灸按摩拔罐等。
3.神经根病变所致者,常选用腰神经根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