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带状疱疹
发布时间:2017-06-19文字来源:未知点击数: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此病毒一般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但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发烧,生气上火等,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此病现代医学称为带状疱疹,民间称为蛇胆疮,缠腰龙等称。带状疱疹患者只要积极治疗,迅速将体内病毒及传感到末梢神经的病毒清除体外是不会有后遗症发生的,反之就可能形成后遗神经痛。
病因病理
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惟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本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
针刀医学认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有亲神经和皮肤的特性,易潜伏于人体,导致的电生理线路电流量的改变若处在人体能调节的范围内,可不发病。当人体由于长期不正确姿势导致的脊柱疲劳性损伤、积累性损伤、日常生活中的隐蔽性损伤等,使脊柱区带软组织损伤或骨关节移位、造成沿相应节段的感觉神经受压、牵拉、卡压,从而导致该感觉神经支配区电生理线路系统电流量异常增加、毫线终端电流受阻,表现出沿神经分布区的疱疹性改变。此外,药物性损害,射线的侵害性损伤等都可进一步激活以前人体已处隐蔽异常状态的电生理线路,此时,电流量异常增加,也可导致疱疹病毒活跃,使电生理线路毫线终端电流受阻,形成皮肤损害。如果不是这样,即使有病毒的侵害,也不能导致皮肤和神经这些软组织的病损。
诊疗依据
根据簇集性水疱、带状排列、单侧分布及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等特点,不难诊断。有时需与单纯疱疹相鉴别,后者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疼痛不著,且有反复发作倾向。
本病治疗所依据的理论是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的理论,关于脊柱区带病因学的理论和关于人体电生理线路系统的理论。
根据针刀医学这三方面的理论,以及从带状疱疹发病部位来确定相应的支配神经的定位,我们就可以通过针刀和手法及适当的配合药物,来纠正相应神经受牵拉、卡压,或电生理线路电流量过于增加的问题,使疱疹得到根本性的治疗。
1、病变皮肤出现簇集成群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
2、有明显的神经痛,伴局部淋巴结肿大。
3、中间皮肤正常。
带状疱疹症状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治疗
一、针刀治疗
(一)用针刀医学影像学读片方法,读脊柱相应支配段X光片,如沿5、6肋神经发病的观察第5、6胸椎,在股外侧发病的,观察第2、3腰椎有否骨关节移位,如有移位即以病变的椎体棘突为中心,在其于上、下一椎体棘突连线的中点处各定一点,并在此两点旁开各2~2.5cm处,各定四点,共六点,中间的两刀进针时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体与进针部位皮肤平面垂直,刺入达椎管外3~5mm,然后掉转刀口线90°,在棘间韧带用切开剥离法,将其切开2~3刀,注意勿进椎管内。旁边的四针,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体与进针部位皮肤平面垂直刺入,深度达肋骨横突骨面,然后将针刀小心移至肋横突关节,微微转动刀口线,将肋横突关节囊切开2~3刀。如腰椎移位的,针刀达后关节突骨面,将后关节囊切开2~3刀。
(二)如在脊柱区带范围内能触到压痛,结节,条索样改变者,让病人俯卧位,在其压痛点,或结节,条索处定若干点,在定点处进针刀,刀口线均和人体,纵轴平行深度达肋横突关节面,或腰椎后关节骨面,如在棘突间的深度在椎管外3 mm以外,各点针刀达相应深度后,疼痛的点进行纵行切开剥离或横行剥离即可,有结节和条索者,则进行纵行切开法或疤痕刮除法。
(三)检查后,无相应部位的椎体移位和脊柱区带疼痛,结节及条索样改变者即为单纯电生理线路障碍所致,治疗方法为:
在上肢的桡侧曲肘90°时,肘横纹的尽头,在患侧定一点,刀口线与桡骨纵轴平行,针体与进针部位皮肤平面垂直,刺入1cm,横行剥离2~3下,速度宜快。
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平第二掌骨中点处,在患侧定一点,刀口线与第二掌骨纵轴平行,针体与进针部位皮肤平面垂直,刺入1cm,横行剥离2~3下,速度宜快。
髌骨上方二寸处,在患侧下肢此处定点,刀口线与下肢纵轴平行,针体与进针部位皮肤平面垂直,刺入2cm,横行剥离2~3下,速度宜快。
位于腘窝横纹中央,在患处定一点,刀口线与下肢纵轴平行,针体与进针部位皮肤平面垂直,刺入1cm,横行剥离2~3下,速度宜快。
二、手法治疗
1.如属于颈、胸、腰椎骨关节位置变化的,针刀术后,即用颈、胸、腰椎整复手法。
2.如属于脊椎区带软组织损伤者,针刀术后立即在局部用指揉法按揉一分钟即可。
3.如属于电生理线路功能紊乱者无需手法治疗。
三、药物治疗
元胡10g乳香10g没药10g丹参10g
丹皮10g板兰根30g生地10g赤芍10g
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服
在头面部发病者,可加川芎10g、菊花10g
在胸肋处发病者,可加柴胡10g、木香10g
在腰以下发病者,可加牛膝20g、黄柏10g
西药:可在疱疹处用阿昔洛韦软膏涂擦。
四、康复治疗
1.如体弱疼痛较剧,无法忍受者,可配合使用神经阻滞疗法,如三叉神经阻滞、肋神经阻滞或相应节段硬膜外置管持续给药法阻滞,都可收到很好的镇痛效果。
2.手术后可在患处使用微波理疗,一日一次,每次二十分钟,连续五天。可预防和治疗感染,促进疱疹吸收和手术伤口恢复。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专注于小针刀培训、小针刀进修学习、小针刀临床治疗,重点支持针刀临床诊疗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拥有全国前沿的针刀整体松解术规范诊疗技术。
网址:http://www.zhendaoyx.com/
免费咨询电话:4008-945-120
培训及临床中心: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家湖西路特一号
河北邢台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