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及机制探讨
发布时间:2018-07-27文字来源:未知点击数:
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及机制探讨
修忠标1,刘洪1,张良志1,刘晶2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4;2.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350108)
摘要: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 80 例患者随
机分为针刀组和针灸组,每组 40 例。针刀组采用“五指定位法”选点进行松解治疗,每周治疗 1 次,2 次为一疗程;针灸组选择膝周穴位及阿是穴进行针刺治疗,隔日 1 次,7 次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二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二疗程后 VAS 评分、Lysholm 评分、关节液中 NO、IL-1β 、TGF-β 1 水平及治疗半年后患膝 X 线片与治疗前的变化。 结果: 二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 VAS 评分、Lysholm 评分及半年后 X 线摄片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刀组减轻疼痛、恢复膝关节功能、改善膝关节下肢力线及恢复关节间隙明显大于针灸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关节液 NO、IL-1β 水平呈下降趋势,TGF-β 1 的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针刀组改变关节腔 NO、IL-1β 、TGF-β 1 水平较针灸组明显(P<0.05)。 结论: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优于针灸治疗,与其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 恢复膝关节的功能,改善膝关节下肢力线及恢复关节间隙有关;并且针刀治疗能起到降低关节液 NO、IL-1
β 水平,增加 TGF-β 1 水平来保护软骨及其基质,延缓关节软骨的退变,从而防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针刀松解;作用机制
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and Mechanism Discussion on Needle Knife Release in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XIU Zhongbiao1,ZHANG Chunxia2,LIU Hong1, ZHANG Liangzhi1,LIU Jing2, LU Aihua1
(1.The People’s Hospit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350004,Fujian,China;2.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350108,Fuji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jecti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needle knife release for treating
Knee osteoarthritis,and discuss the mechanism. Methods:80 cases of Knee osteoarthriti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group of needle knife group and Acupuncture group. Each group of 40 cases . Needle knife group were treated by“Five finger locating”. 1 times a week, a course of treatment for 2 times. Acupuncture group choose acupoint around knee and Counter-nerve Point, 1 times a day, a course of treatment for 7 times .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2 courses. observation of VAS score, Lysholm score, levels of NO, IL-1β , TGF-β 1 in synovial fluid, Knee X-ray half a year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 VAS score, Lysholm score and Knee X-ray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
than before After the two courses of treatment. To relieve pain, restore knee function, rectificate the line of the knee and recovery joint space ,Needle knife group received good effect than the Acupuncture group (P<0.05, P<0.01).
Through detection synovial fluid,We founed that the levels of NO, IL-1β decreased , TGF-β 1 Rised ,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1) Compared with before , Needle knife group took a more obvious Effect on decreasing the levels of NO, IL-1 β and rising the levels of TGF-β 1 as well.Conclusion: Clinical efficacy of needle knife release for treating Knee osteoarthritis was remarkable and better than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because I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restore the function, improve line of the knee and restore joint space. Meanwhile needle knife could reduce the level of NO, IL-1β and increase the level of TGF-β 1 to protect cartilage , matrix and delay the degeneration of articular cartilage, thus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knee osteoarthritis.
Keywords: knee osteoarthritis ; needle knife release operation; action mechanism
针刀“五指定位法[1]”选定松解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整体松解术是由湖北中医药大学张天民教授基于“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和“网眼理论” 设计的基本术式,运用该术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满意[2]。为进一步探讨针刀“五指定位法”定位松解治疗 KOA 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笔者在 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采用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40 例进行临床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参考《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 版)制定的 KOA 诊断标准及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伤科中符合要求的 KOA 患者 80 例。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针灸组,每组 40 例。针刀组男 18 例,女 22 例;年龄 40~75 岁,平均 52.6 岁;病程 2 个月~15 年,平均
6.2 年;病情轻度 19 例,中度 18 例,重度 3 例。针灸组男 17 例,女 23 例,年龄 42~79 岁,平均 53.2 岁; 病程 1 个月~20 年,平均 5.9 年;轻度 18 例,中度 20 例,重度 2 例。二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下标准者,可纳入研究:① 符合骨性关节炎的西医诊断标准,并且近期未用其他方式治疗或服用其他
药物;② X 线影像分级属于Ⅰ-Ⅲ级者;③ 年龄在 40~75 岁之间;④ 愿意配合观察者;⑤ 随访时间在 2 个疗程以上者。
1.3 病情 X 线影像分级标准:(Kellgen 和 Lawrence 法分为 5 级)
0 级:正常;Ⅰ级:仅有骨刺产生或可疑关节间隙狭窄;Ⅱ级:肯定有骨刺,关节间隙变窄(少于正常关节间隙的 1/2);Ⅲ级:多处有骨刺,关节间隙变窄(多于正常关节间隙的 1/2);Ⅳ级:大的骨刺,关节间隙消失,或明显骨端变形,或轻度骨磨损(小于 1cm)。
1.4 排除标准和脱落标准
1.4.1 排除标准
①X 线片示膝关节间隙严重狭窄,无法抽出所需的关节液,影像学属于Ⅳ级者;②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③妇女妊娠期及哺乳期;
④痛风、风湿和类风湿者;⑤骨髓炎、骨肿瘤及骨结核引起的骨性关节炎的患者;⑥膝关节曾经有严重外伤史者;⑦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不同意配合临床治疗观察者。
1.4.2 脱落标准
①未完成试验而中途退出者;②未按照规定方案治疗,或合并使用其他药物或疗法而影响疗效判定者;③ 患者未按时来院复诊,经调查后不愿或无法复诊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刀组
(1)体位:仰卧位,膝关节屈曲 60-90°。(2)体表定位:采用五指定位法:医生立于患者患侧,掌心正对患者髌骨中心,五指尽力张开,手指半屈位。掌根点(髌上囊),中指点(髌韧带中部),食指、环指点(内、外膝眼),拇指、小指(胫、腓侧副韧带),食指下 4cm,后 3cm 为鹅足点,用记号笔将选定的治疗点标明。(3)消毒:在施术部位,用活力碘消毒 2 遍,然后铺无菌洞巾,使治疗点正对洞巾中间;
(4)麻醉:用 1%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射药物 1ml;(5)针刀操作:7 支针刀按照进针刀四部规程,经皮肤、皮下组织到达病灶点粘连、瘢痕、挛缩处,提插 2-3 刀,达到骨面可铲剥 1-2 刀,
范围 0.5cm。针刀松解 1 周 1 次,治疗 2 次为一疗程。
2.2 针灸组
(1)选穴:内外膝眼、梁丘、血海、鹤顶、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悬钟、局部阿是穴。(2)操作:患者取仰卧位,膝下稍垫枕,以舒适为佳,充分暴露操作部位皮肤进针处 75%酒精常规消毒,选用华佗牌 0.32mm*50mm 的无菌针灸针,快速进针,得气后,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者以得气为度。补泻手法以提插补泻和捻转补泻相结合。补泻完毕后,选梁丘、外膝眼和血海、内膝眼 2 组穴位,接G6805 型电针治疗仪,用连续波,频率 10Hz,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的大值为度,留针 30min。隔日 1 次,7 次为一疗程。
两组均采用同样的“推髌”、“ 膝关节拔伸”、“ 屈伸膝关节”手法治疗,每隔 1 天行一次手法治疗。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2 疗程结束后,分别记录二组患者 VAS 评分、Lysholm 评分及检测关节液中 NO、IL-1β 、TGF-β 1 含量,治疗前、治疗半年后 X 线摄片变化进行比较。
3.2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膝关节疼痛完全消失,功能活动正常,可参加一般劳动,随访半年无复发。显效: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活动接近正常。有效:膝关节疼痛有所减轻,功能活动无明显改善。无效:膝关节疼痛无减轻。功能活动无改善。
3.3 统计学处理
用 SPSS18.0 软件包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 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
用`X±S 描述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 P<0.01 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认为差异有意义。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 VAS 评分比较
见表 1。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 VAS 评分比较( 分,`X±S)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针刀组 |
40 |
6.08±1.62 |
2.51±0.73*# |
针灸组 |
40 |
6.11±1.41 |
3.52±0.74* |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与针灸组比较,#
P<0.05。
由表 1 可见,在治疗前,两组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 两组组内治疗前后 VAS 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说明二种方法均能减轻患者的疼痛;二组 VAS 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针刀组治疗后 VAS 评分减少的更多,说明针刀松解术在改善 KOA 疼痛方面效果更好。
3.4.2 两组治疗前后 Lysholm 评分比较
见表 2。
表 2 治疗前后二组 Lysholm 评分比较(`分,X±S)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针刀组 |
40 |
44.28±2.62 |
58.51±2.73*# |
针灸组 |
40 |
45.11±2.42 |
51.02±2.74* |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与针灸组比较,#
P<0.01。
由表 2 可见,在治疗前,两组 Lysholm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组内 Lysholm 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说明二种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两组 Lysholm 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针刀组治疗后评分增加的更多, 说明针刀松解术在改善 KOA 症状和功能方面效果更好。
3.4.3 两组治疗前、半年后膝关节 X 线片变化比较见表 3。
表 3 治疗前、半年后二组膝关节 X 线片(FTA 角度、关节间隙)比较(
X±S)
组别 |
时间 |
FTA 角度(外翻角) |
关节内侧间隙(cm) |
关节外侧间隙(cm) |
针刀组 |
治疗前 |
178.3°±3.26° |
2.79±0.14 |
2.92±0.36 |
治疗后 |
173.4°±3.62°*# |
3.41±0.17*# |
3.62±0.16*# |
针灸组 |
治疗前 |
177.8°±3.61° |
2.72±0.20 |
2.93±0.32 |
|
治疗后 |
175.5°±3.34°* |
3.04±0.26* |
3.12±0.21* |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与针灸组比较,#
P<0.05。
由表 3 可见,在治疗前,二组 X 线片测量 FTA 角度、关节内、外侧间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半年后,二组组内 X 线片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说明二种方法均能改善膝关节下肢力线及恢复关节间隙;二组 X 线片变化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针刀组治疗后在减少 FTA 角度、增加关节腔间隙等方面多于针灸组,说明针刀松解术在改善 KOA 膝关节下肢力线及恢复关节间隙方面效果更好。
3.4.4 二组治疗前后关节液 NO、IL-1β 、TGF-β 1 水平比较
见表 4。
表 4 治疗前后二组关节液 NO、IL-1β 、TGF-β 1 水平比较(`X±S)
组别 |
时间 |
NO(umol/L) |
IL-1β (pg/mL) |
TGF-β 1(pg/mL) |
针刀组 |
治疗前 |
58.03±20.37 |
26.12±2.93 |
5.85±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