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疾病病理构架-"网眼理论”
发布时间:2018-12-06文字来源:未知点击数:
“网眼理论”是张天民教授根据疾病整体病理构架的特点所提出的,用以阐述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及慢性内脏疾病病理机制的基本理论。为了更好地理解网眼理论,下面以肩周炎为例说明“网眼理论”的临床应用。
肩周炎以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西医认为它的病因是关节囊广泛的粘连瘢痕所引起的无菌性炎症,所以西医的治疗就是在压痛点进行封闭等止痛治疗,如果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就需要手术去切开粘连、瘢痕。此类疗法应用至今,可以短期止痛,但对肩关节的功能障碍没有明显的效果。中医从痹证的角度对该病进行治疗,主要手段是按摩、推拿、手法及针灸治疗,其对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疗效高于西医的封闭治疗,但对中、重症患者疗效差。遗憾的是中医的治疗机制和部位不能用现代医学的知识进行量化分析及解剖定位。
针刀医学研究发现肩周炎的发生和发展与肩部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立体网络状的病理构架有关,即我们上面所描述网眼理论中各结点形成的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立体的病理构架。其中,网眼理论的基础是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因此,要弄清肩周炎的发生和发展机制,首先我们必须对肩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进行分析。
肩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包括弓、弦和辅助装置三部分。弓主要包括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肋骨弦主要包括静态的弦(肩关节的关节囊、肩部韧带等)和动态的弦(肩关节周围的肌肉、静态弓弦中的弦);辅助装置主要包括肩关节的滑液囊。下面我们对肩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的弓、弦和辅助装置三部分逐一进行分析。
1.肩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的弓包括肩胛骨、肱骨、锁骨、尺骨、桡骨,肋骨(图1-18)。
图1-18 肩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的弓示意图
2. 肩关节静态弓弦力学单元的弦主要包括肩关节的关节囊及肩部韧带(图1-19)。
图1-19 肩关节静态弓弦力学单元的弦示意图
3.肩关节动态弓弦力学解剖单元的弦主要包括肩关节静态弓弦力学单元的弦及肩关节周围的骨骼肌,上面已经对肩关节静态弓弦力学单元的弦进行分析,故在此只对骨骼肌进行分析(图1-20, 1-21)。
图1-20 肩关节前面动态的弦 图1-21 肩关节后面动态的弦
4.肩关节的辅助装置主要是指肩关节周围的滑液囊(图1-22)。
图1-22 肩关节周围的滑液囊
通过上述描述我们可以对肩关节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做出如下总结:
(1)喙突部附着有众多的弦(软组织),且在这同一个点发出的软组织走行方向各不相同(图1-23)。
图1-23 喙突部附着的弦
(2)肩关节动静态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弦在肩关节周围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渔网状结构。图中标圆点的部分就是弓弦结合部和弦的应力集中部位(图1-24, 1-25)。
图1-24 肩关节前面软组织形成 图1-25 肩关节后面软组织
的立体的渔网状的结构 形成的立体的渔网状的结构
(3)根据对肩关节前面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分析,我们发现喙突部弓弦结合部较多,在相同单位面积内,软组织附着越多,受力就会越大,因此也就更容易受到损伤。肱二头肌的短头附着于喙突上,而肩关节的屈曲运动主要由肱二头肌完成,肱二头肌短头的走行方向与上肢力线传导方向不一致,因此容易受到损伤。当肱二头肌短头受到损伤后运动轨迹发生改变,因此其与肱二头肌长头之间不能相互协调,进而导致长头的损伤,进而导致整个肱二头肌的力学传导发生改变。在两者损伤的过程中人体调动自身的调节与代偿机制,即在喙突处及肱二头肌长短头交汇处产生粘连、瘢痕、挛缩来代偿这种异常的力学改变,从而影响附着于喙突部的软组织(喙肱肌、喙肱韧带、喙锁韧带等)及辅助装置(喙突下滑囊),导致此处其他组织的粘连(点),以此为点,以此处发出的软组织为线,当这些软组织的运动轨迹发生变化时,就会使肩胛下肌、背阔肌等软组织在行经过程的交叉部位也形成粘连。而肩胛下肌又是肩袖的一部分,当肩胛下肌损伤后就会导致肩袖(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的损伤,进而导致大圆肌、背阔肌等软组织的损伤,而在肩关节周围形成以喙突处的粘瘢痕为点,以此处发出的软组织为线,以各软组织所在的平面为面形成的立体网络状的粘连、瘢痕、挛缩,终影响整个肩关节的功能和结构,从而产生肩周炎的临床表现(图1-26)。
图1-26 肩袖的结构示意图
运用网眼理论对肩周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之后,结合渔网的力学分析,要治疗肩周炎必须打开肩关节周围立体网络状病理构架中的关键结点,因此笔者经过多年的针刀临床与科研制定了“C"形针刀整体松解术。运用针刀,对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在喙突、肱骨大结节、肱骨小结节和结节间沟之间的粘连、瘢痕、挛缩进行整体松解,从而打开肩关节整体病理构架(图1-27)。
图1-27 “C”行针刀整体松解
术进针刀点示意图
打开这些关键结点之后,再辅以手法旋转肩关节,就可以拉开整个肩部立体病理构架,就像在一个渔网中我们拉动一条线或一个点就能带动整个渔网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