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软化症针刀治疗
发布时间:2022-06-12文字来源:未知点击数:
一.概述
梨状肌综合征:是指梨状肌的急慢性损伤而引起的梨状肌水肿、痉挛、肥厚等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及其它骶丛神经、臀部血管等而引起以坐骨神经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症候群。
二.局部解剖
梨状肌起自第2、3、4骶椎前孔侧方的骨盆面上,止于股骨大粗隆尖。
三.临床表现
●骤然发病者,臀后部及大腿后侧疼痛并可放射到下肢。重者似“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双下肢屈曲困难,双膝跪卧,翻身困难,夜不能寐。走路时,身体星半屈曲位,严重者行走困难,跛行。部分病例,有小腿后外侧酸胀、麻木感,臀部深在性酸胀感。
●逐渐出现症状的患者,患肢多表现为酸胀、麻痛、自觉患肢变短,间歇性跛行。活动或劳动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有时,疼痛可向会阴部放射、致使会阴部不适,坠胀感、阴囊、睾丸抽痛、阳痿。排尿异常等。有些患者可出现患肢发紫,发凉等症状。
●大小便或大声咳嗽、打喷嚏时,因腹压增加,可诱发患肢疼痛,或使患肢窜痛加重。
●部分病人有外伤史,也有时有夜间受凉史。有些伴有腰椎疾患,如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等,能反射引起梨状肌紧张。
四.诊断
1.病史
患者多有外伤史,慢性劳损史或夜间受凉史,妇女盆腔炎病史。
2.症状
患者感患侧臀部及大腿后侧,甚至小腿后外侧疼痛,酸胀,受凉或活动后疼痛加重,并有放射痛,卧床休息后疼痛可减轻。
3.检查
①臀部触诊:急性损伤触诊时可有臀部肌紧张或痉挛,局部肿张;慢性期可有肌萎缩,或有轻度弥漫肿胀,梨状肌投影区可有明显深压痛,疼痛可放射至下肢或会阴部,局部有时还会触及弥慢性钝厚或痛性条索。行直肠检查或阴道检查,可发现梨状肌紧张或变粗、变硬。向骨盆壁加压,可引起典型的压痛。
②直腿抬高试验:在60度以内发现疼痛为阳性,超过60度后,疼痛反而减轻。因为损伤的梨状肌被拉长而处于紧张状态,加强了与坐骨神经的病理关系,所以疼痛明显;抬高超过60度以后,损伤的梨状肌不再被继续拉长,所以疼痛反而减轻。
③Freiberg试验:病人伸髋时,用力被动内旋髋关节,因梨状肌紧张出现坐骨神经痛为阳性。
④Thirle试验:内收、屈曲和内旋髋关节时,因可以拉紧梨状肌,致使疼痛加重,为阳性。
⑤Pace试验:病人坐位,双膝合拢后再分开,用力对抗术者双手向内的推挤(对抗力为髋的外展和外旋力),出现肌力弱、疼痛加重者为阳性。
⑥影像学检查:腰椎x线及cT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五.鉴别诊断
1.腰椎间盘突出
本病常有腰痛伴坐骨神经痛,腰椎代偿性侧弯畸形。腹部加压可加重或诱发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损伤范围与突出椎间盘部位有关。直腿抬高试验与加强试验阳性,4字试验阴性(梨状肌综合征最易误诊为该病)。
2.神经鞘膜瘤
高位神经鞘膜瘤较少见。症状进行性加重,与活动或休息无关。臀部有较强的Tinel征,但难以在局部扪及条索状瘤体。有时可在B超发沿坐骨神经表面均匀增厚的回声带。手术和病理检查是最终确诊手段。
六.治疗
1.针刀治疗
(1)定点:患者侧卧位,腱肢在下伸直,患肢在上屈曲,身体略向前倾斜,使患膝着床,于梨状肌体表投影区寻找深压痛点。
髂后上棘与尾骨尖连线中点的上、下l.5cm左右部位各选一点,它们与股骨大转子尖的连线组成的三角形区域,即为梨状肌在体表的投影区(如图13)。
常见压痛点有以下四个:髂后上棘与尾骨尖的连线中点;该点与大转子尖部连线的中1/3段一点;该连线的外l/3段一点;梨状肌在大转子尖部的附着点。
(2)定向:用平刃针刀,刀口线应与坐骨神经的循行方向一致,针体与臀部平面垂直。
(3)操作:①松解梨状肌的起点:在骶骨的外侧缘投影处梨状肌的位置,用平刃针刀刺人至骶骨外侧缘,再紧贴骶骨前面向骨面铲动松解梨状肌。起点处因梨状肌厚达2—2.5cm,故不易伤及神经(如图14)
②松解髂后上棘与尾骨尖的连线中点压痛处:针刀尖刺至骶骨背面时,探入其边缘,沿骨边缘继续向下刺入约0.5cm,达到梨状肌肌束,切断部分紧张的肌纤维。再将针体向外侧倾斜,刀刃紧贴骶骨内面刺入0.3cm左右,纵行疏通剥离。
③松解最常见的压痛点或治疗点:位于梨状肌中段(环跳穴处),多可触及到臀肌深部有条索状肿大硬物,压痛可向下肢放射,针刀刺入皮肤后,摸索进针。若患者有刺痛感,电击感,出现避让等反应时,可能是刀刃触及了神经、血管,应迅速将刀刃上提2—3cm,稍改变进针方向,继续进针刀,待针刀刀刃已达梨状肌病变部位时。
④梨状肌与髋关节囊接触部位粘连时,即可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的外l/3处有疼痛的部位进行针刀松解,针刀摸索进针。患者诉针下酸胀明显时,针刃多在关节囊部位,纵行疏通剥离,横行铲剥,出针。
⑤梨状肌止腱在大转子尖部附着处有压痛时,即在此进行针刀松解。针体垂直于大转子尖部骨面刺入,直达骨面,纵行疏通剥离,横行摆动针体。必要时,可调转刀口线方向,使刀口线与肌腱纤维方向垂直,切断部分肌腱(如图l0—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