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培训:踝关节解剖分析
发布时间:2022-06-19文字来源:未知点击数:
踝关节与足部的一系列关节加上膝关节的旋转轴构成了一个有三个自由度的关节,使足部在任何位置可适应不同的不平整的路面行走。
足弓对各种地面的适应性
正常步态时,踝关节的反作用力等于或大于髋关节、膝关节,但因踝关节的负重面积大,经踝关节传导的单位面积上的应力却低于髋或膝关节。
踝关节在跳跃活动中的起跳和蹬地阶段起主要作用。
踝关节力量的强弱直接决定完成动作时支撑整个身体的稳定性,如果,踝关节具有足够的力量,便可“提前”参与“工作”,从而缩短整个动作完成的时间,提高动作的速率。
如在跳高时,起跳腿时踝关节及时、充分的提蹱,可提高身体重心的初始高度,并直接影响到腾空后的姿势和效果。
跑步的蹬伸和缓冲时,踝关节的活动是由小腿三头肌肌腱的弹性形变与复原进行的。它可在腾空之前的制动阶段,通过肌腱的形变。
踝关节的负荷与其关节面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静止情况下以全足放平站立负重时,踝关节承受的压缩应力相当于体重的2倍;
以前足站立时相当于体重的3倍;
负重期的推进期,关节面受到的应力相当于体重的5倍左右。
距骨在踝穴内有无倾斜,会通过影响关节面接触面积,而影响关节所受应力的大小。
有轻度倾斜,关节面所受到的应力会因为承重面积变小而明显增加。
踝关节的稳定性因素:骨、韧带、肌力及重力等。
首先,踝穴结构至关重要,距骨体呈楔形,与踝穴相适应,且宽的一端在前,可有效地阻止距骨后移和向侧方移动。
其次,大多数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方向均向下及后行,均有阻止距骨后移的作用。
再者,在踝部韧带及骨有对抗肌力与重力的作用,可以阻止小腿骨的移位。
踝关节活动
1.运动方向
绕额状轴:
跖屈(绷脚尖)
背伸(勾脚尖)
正常背伸至70°,跖屈至140°,约有70°的活动范围。
绕足的矢状轴:
内翻及外翻
2.踝关节活动范围
踝关节骨性结构
踝关节的骨性结构由胫骨、腓骨远端与距骨组成,踝穴容纳距骨体。
★冠状面:外踝较内踝低1cm左右;
★矢状面:外踝较内踝偏向后1cm,后踝较前踝更向下延伸,限制距骨后移;
①内踝:顶端分成两个钝性突起(前丘前结节、后丘后结节),有三角韧带附着,其后侧有一沟,胫后肌腱由此经过
②外踝:位于胫骨前后结节构成的切迹中,胫腓骨之间没有关节面,但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活动度。
踝关节负重时,17%负荷经外踝向腓骨近端传导,外踝轴线与腓骨干纵轴相交形成向外开放的10~15°以适应距骨外侧突。
距骨:分为头、颈、体三部分,与足舟骨、跟骨、胫骨和腓骨形成关节。
距骨体前宽后窄,踝背屈时距骨体较宽处入踝穴,踝跖屈时距骨体较窄处出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