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官方网站!
针刀知识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针刀知识 >

针刀学习不是一招一式的模仿

发布时间:2022-09-09文字来源:未知点击数:

  急于求成或单纯注重治疗方法(技巧)的学习误区
 
  初次接触针刀疗法时,想尽快掌握一些“实用的绝招”而忽略了对一些最基本的针刀医学基础理论地深入学习,在治疗一些疾患时,习惯把针刀当粗的针灸针用,当然,这样治疗在临床上也是有效的,而且也较其它保守治疗方法效果好。虽然在临床上治好了很多病人,但有些解剖不很清楚,对疾病认识心里也没底,所以在临床上出现治疗针数多,次数也多的现象。这样就不能体现针刀闭合性手术的优越性,给患者增加了治疗痛苦和治疗费用。这种误区在初学者中较普遍。其实针刀治疗相当一部分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患只需1~3次即可,治疗点也较少。这才是针刀临床治疗的优越性所在。
 
  其次,在对解剖等基础还不熟悉的情况下,一般先治疗四肢、关节风险性较小的病患,以熟悉手感或针感及闭合性手术操作方法,在此以前不要急着去治疗风险较大的,如颈、腰椎椎间孔及黄韧带等危险部位的针刀松解,以免盲目下刀,自己产生畏惧心理,也会影响临床疗效。如果练手的机会少,操作手感还较差,可以在动物身体局部做练习,如在羊脊柱、猪四肢关节上练习
 
  不注重治疗思路的学习和创新,过分注重对疾病一招一式的模仿
 
  初学者谈起针刀临床治疗的问题时,有人总这样问,颈椎病扎哪儿?腰椎间盘突出症松解哪个部位?这样会使我们在较复杂的临床治疗中迷失方向。
 
  谈到这个问题时,朱汉章老师曾形象地比喻:治疗思路是一根绳子,治疗的各类疾病是一张大网,对于不同的病是一张大网,治疗时拉起来就是一根绳子。这根绳子就是指治疗思路,病情不同,治法也要随之改变。
 
  朱汉章老师初始并没有用针刀治疗肛肠科疾病,但深谙针刀治疗机理的肛肠科医生把针刀理论用于肛肠科,开辟了肛肠针刀这一新的治疗途径。可见,灵活地掌握和应用针刀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和拓展治疗范围的关键。
 
  初学者一旦深入了解针刀医学对疾病新的认识及其治疗机理,进一步熟悉病理解剖等理论基础后,自然就会明白针刀医学的真谛。针刀综合了针和刀的作用,可调节局部能量平衡、调节力平衡、调节人体体液平衡,促进人体生物电平衡的恢复、激发生物能转变成电能、促进局部细胞的新陈代谢。运用针刀配合一定的手法和药物治疗,将中西医统一、灵活、巧妙、准确地应用于临床,可以解决单独用针或单独用刀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初学者通过认真学习,可以是一名合格的针刀医生。一名优秀的针刀医生除了内涵较深,还需要不断的修炼,反复学习,要把眼光放远一些,不要只盯在针刀范围。
 
  针刀与疼痛、康复
 
  在国家大力推进中医药发展的时代环境下,针刀治疗是完全符合现阶段二级及二级以下医院的需求。
 
  1、针刀适应症非常广泛,对常见慢性疼痛病、多发病有很好的疗效。
 
  2、针刀治疗有可依据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各科室好开展、好复制。
 
  3、针刀治疗已经全部纳入各省医保收费范畴内,并且明确各级医院的收费标准。
 
  4、增加医院、科室乃至医生的诊疗特色,极易形成广泛、良好的患者口碑,特别是疑难病症的治疗上。
 
  5、医院好开展,门诊、住院处都可以进行,可以做到三个当日,当日门诊、当日诊疗、当日微创手术。
 
  针刀治疗的针感与手感
 
  针感
 
  因为针刀为一种闭合性手术,在手术操作时,为了安全和能够准确地进行手术,除了掌握手术方法之外,掌握手术的针感对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也极为重要。
 
  针刀按四步规程进针刀之后,病变在浅表部位,深度已可达到,若病变在较深部位,或肌肉肥厚处进针后,深度还达不到,还要继续向深部刺入。此时要摸索进针,以针感来判断。刀口所碰到的组织,若在组织间隙,病人可诉没有任何感觉;若碰到血管,刺到正常肌肉,病人可诉疼痛;碰到神经,患者诉麻木、触电感时,应及时轻提刀锋,稍移动刀锋1~2mm,继续进针,直到到达所需深度为止,也就是到达病变部位再施行针刀各种手术进行治疗;到达病变部位,病员都诉有酸胀感,没有疼痛或麻木、触电感。在治疗过程中,如果遇有疼痛或麻木触电感时,还应立即转换刀口方向。
 
  也就是说酸、胀、感是针刀的正常针感。疼痛、麻木、触电都是异常感觉。如遇异常感觉时,不能进针,更不能进行手术。没有感觉说明针刀在组织间隙,没有到达病变部位,一般也不要进行松解、剥离、切开等手术。但有不少病变组织变性严重,已失去知觉,在进针和手术时都没有感觉。
 
  手感
 
  针刀的针感是针刀刺入患者人体后病人的感觉,针刀的手感是针刀刺入人体后医生自己手下的感觉,此种感觉对我们进行正确判断针刀所到达的部位和组织是极为重要的。
 
  如果刺在肌肉上,就有一种柔软的感觉;如果针刀刺在筋膜和神经上,就有一种柔韧的感觉;如果针刀刺在病变的结节上,就有一种硬而柔的感觉;如果针刀刺在血管上,就有一种先是阻力较大然后阻力又突然消失的感觉;如果针刀刺在组织间隙,就有一种毫无阻力空虚的感觉;如果针刀刺在骨头上,就有一种坚硬的感觉。我们依据于这些不同的手感来判断针刀所到达部位不同的组织结构,同时我们根据层次解剖和针刀所到达部位的手感来判断针刀是否到达我们需要治疗的部位。
 
  针刀所以能够进行闭合性手术,除了依据于精确的诊断、明确病变部位、依据微观解剖学、立体解剖学、动态解剖学、体表定位学之外,还依据于进针时患者的针感和医生的手感来确保针刀闭合性手术的安全进行。
 
  如何才能学好解剖
 
  由于解剖学内容繁杂,名词众多,想学好没有过多的窍门,更多的是靠你的背功,要背下来,非得要下功夫不可,但死记硬背,往往效果不好,掌握一些记忆的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下面谈谈解剖学的记忆方法。
 
  (一)总则
 
  学习过程中应手眼耳口脑五者并用,突出一个“勤”字。
 
  手:勤动手(解剖操作、辩认实物、善于动笔)。
 
  眼:勤看(教材、实物、图、记录)。
 
  耳:勤听,课堂上全神贯注,认真听讲。
 
  口:勤提问、勤讨论、勤口诵。
 
  脑:勤思,亦即同时接受手眼耳口“学习”的同一知识信息在大脑皮层形成“深刻痕迹”,使之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二)具体记忆方法
 
  1、明确学习任务,提高学习兴趣,充分认识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2、加强直观教学,促进形象记忆。
 
  试验证明,认识某一物体形态各所需时间是:语言需求2.8秒,线条图约需1.5秒,黑白照片需用1.2秒,彩色照片需0.9秒,实物则为0.4秒。亦即众多形象直观教学中,尤以实物教学最有助于记忆。因此,应尽量到实验室接触实物。
 
  3、遵循科学规律,狠抓课后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在识记后初期(约20分钟至24小时)遗忘最迅速,尔后要相对慢得多。因此,对于解剖学这门记忆内容极其浩繁的学科,课后复习十分重要,而考前突击的做法,显然违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4、注意轻重缓急,牢牢抓住重点
 
  学习时,明确划分“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见教学大纲)。重在“掌握”,重视“熟悉”,善待“了解”。
 
  5、运用记忆技巧,提高记忆效率。
 
  (1)比较记忆。将相反或相似内容进行比较。
 
  (2)特殊记忆。对某一整体,当需记忆其中大部分内容时,有时仅需记忆特殊的部分。如:鼻窦开口部位可取记上鼻道开口的鼻窦,前臂肌神经支配可仅记尺神经和桡神经支配范围、七条眼球外肌只须记住上斜肌由滑车神经支配、外直肌由展神经支配,其余均由动眼神经支配等。
 
  (3)“头文字法”记忆。如:“景致动人嘛”(踝管诸结构由前向后排列顺序)、“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腕骨名称及排列)。(4)理论联系实际记忆。如:上下肢大出血如何压迫止血?
 
  (5)活记忆。a、先理解后记忆,如:空肠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吻合:b、结合活体记忆。
 
  (6)绘画记忆。要诀:学好形态学,应画形象图。位臵需准确,线条要清楚。比例要恰当,重点要突出。注解要确切,批示莫有误。
 
  (7)分析记忆。a、根据形状分析,如:圆孔、卵圆孔、棘孔。b、通过结构分析,如:视神经管、颈动脉管、颈静脉管。c、局部位臵分析,如:茎乳孔。d、名原则分析,如:桡侧腕长伸肌。
 
  (8)综合归纳记忆。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综合、归纳。把分散在不同章节中同一性质问题归纳在一起。如:进食后,糖类物质经何途径到达右手拇指?在此产生的CO2和H2O经何途径排出体外?
 
  (9)前后联系记忆。将前后学习过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0)笔记记忆。经思考形成笔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抓住核心,找出规律。
 
  (11)编成顺口溜、歌诀记忆。如:手掌正中三指半,剩下尺神一指半,手背桡尺各一半,正中侵占中指半。舌根苦,舌尖甜,舌背两侧有酸咸。如:学习颅神经时可以这样背: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一付舌下完。再如:背腕骨骨骼名称时可以这样背: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沟。
 
  要想学好针刀,首先离不开的就是解剖,只有解剖搞懂了,学习针刀也就小意思了,学习解剖会很枯燥,要快乐的学习解剖。
 
  肖德华老师说:现在多数人是一心一意学针刀,三心二意搞针刀
 
  柳百智老师说:针刀是工具,理论是灵魂,现在很多人学习针刀,丢弃灵魂,却注重可以随意变化的工具。
 
  庞继光老师说:要想在技术上学好针刀,必须多练,只有练熟了才能更好的掌握针刀。
 
  崔清国老师说:针刀到底是中医还是西医的?为什么有很多人说针刀是中医的,为什么也有很多人说针刀是西医的,因为现在针刀用的是中医的理论干着西医的事。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文章资讯
你的浏览历史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

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富康路18号117室

全国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15171473501 龙老师

技术支持:网勃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