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官方网站!
针刀知识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针刀知识 >

针刀培训:针刀医学和学科特点

发布时间:2023-09-11文字来源:未知点击数:

一、针刀医学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
针刀医学在对世界上两大主流医学,即东方医学(主要指中医学)和西医学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后发现,中医学和西医学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各自发展的医学理论体系。正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才造成了东西医学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因而,使东西医学形成了一种完全对立的格局。针刀医学的产生,首先是研究了中医学和西医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弄清楚了中医学和西医学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各自发展的医学理论体系。正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思维模式,才造成了东西医学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因而,使东西医学形成了一种完全对立的格局。针刀医学弄清了东西医学形成对立格局的原因所在,也就找到了东西医学融合的方法和结合点。首先,从思维方法上进行融合和结合。针刀医学既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又用抽象思维的方法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从力学层面重新认识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规律,解开了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性疾病、及慢性内脏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之迷;其次,从治疗原理及治疗方法上进行融合。针刀医学将西医的开放性手术变成为闭合性手术,也就是将西医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和中医的针刺治疗方法融为一体。中医针刺治疗是用金属做的针刺入人体进行治病,无需切开皮肤就可以达到人体的深层部位而不损伤人体的组织形态,但是它对人体内的病变组织不能进行切开、剥离、松解等手术治疗;而西医的外科手术虽然可以对人体内部病变组织进行切开、剥离、松解甚至摘除等治疗,但同时也要切开皮肤和相关的组织才能进行,本节前面已经说过西医外科手术给人体所带来的后遗症是相当严重的,而且是无法避免的。而针刀治疗既可达到切割、松解、剥离、切开病灶的目的,又无需大范围切开皮肤和相关组织,也就避免了外科手术的后遗症和并发症的产生,这是对中医的针刺疗法和西医的外科手术疗法的一种有机融合。针刀医学又运用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创造了一整套关于闭合性手术的理论,从而使中医针刺疗法和西医外科手术疗法融为一体的闭合性手术疗法成为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的、可操作的一种新的医疗技术。
针刀医学就是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地将中医学的思想精髓,应用到西医学上去,使得现代西医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解决了目前西医学本身无法解决的矛盾,使西医学的精髓得到了全面的发挥。外科方面,针刀医学创立了闭合性手术的理论,将西医的部分开放性手术变为闭合性手术,既克服了西医外科手术损伤性大,并发症、后遗症多的不足,使西医学的精髓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内科方面,针刀医学吸收了中医针灸学的精髓,又通过西医学的解剖学、病理学知识和生物力学原理的相关知识,创立针刀医学的基本理论——人体内脏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将以针刀应用于慢性内脏疾病的治疗,开启了慢性内脏疾病诊疗的新篇章。
二、针刀医学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
针刀医学打破了中西医对立的局面,实现了变不治为可治,变难治为易治,变痛苦型治疗为几乎无痛苦治疗,变难愈为速愈,变开放性手术治疗为闭合性手术治疗。针刀医学将中医的宏观整体思想和西医的微观局部理念有机结合起来,既从宏观整体层面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又从微观局部层面确定疾病的病变部位,应用针刀进行准确的松解。
下面以强直性脊柱炎来说明针刀医学从病因、病理机制,疾病的治疗及疾病的康复等方面将中西医有机结合的过程,使得过去难以诊疗的疾病变得应手取效。
针刀医学根据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发现,强直性脊柱炎首先是脊柱软组织慢性损伤后引起脊柱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力平衡失调,使脊柱的应力不能正常传导,出现骨连接处(如上、下椎体,关节突关节,椎板,棘突等)的应力集中,人体为了传达、分散应力,骨连接处的软组织出现粘连、瘢痕和挛缩,如果病情继续发展,粘连、瘢痕和挛缩也不能分散这种病态的应力时,就会在这些软组织附着于骨的位置出现硬化、钙化骨化,最终引起脊柱的骨性融合,脊柱骨性融合以后,不能将应力按正常的力学途径传达到四肢,导致脊――肢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四肢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力学失调,最终引起全身关节的骨性融合。这种病理机制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及西医局部病变有机结合起来。将中医宏观整体的诊断方法与西医局部精确的病变诊断方法有机结合。既能从宏观层面判断和预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又能准确确定疾病的病变部位,对针刀治疗提供指导。 针刀治疗方面,将中医整体调节理念与西医局部治疗有机结合。针刀分次对脊柱弓弦力学系统、脊~肢弓弦力学系统病变关键点的软组织进行准确有效松解,然后通过针刀术后手法进一步松解其粘连和瘢痕,从而阻止病变发展,改善病变部位的应力异常,重新建立力学传导的目的。对脊柱骨性融合的患者,应用专用针刀凿开部分骨性融合的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通过针刀微创闭合性手术治疗,可以调节脊柱及四肢的病态力学传导,为人体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创造了条件。对严重的骨关节畸形患者,针刀治疗可以有效避免人体正常组织的大面积损伤,同时有效纠正脊柱及四肢关节的畸形。
综上所述,针刀医学的产生,解决了中、西医学所遇到的无法解决的矛盾和困惑。
三、针刀医学中医针灸现代化集中表现形式
针刀医学来源于中医学,是对传统中医疗法的继承和发展,是传统中医疗法与时俱进的产物,是中医现代化的典范。
(一)针刀器械与九针的关系
1.针刀器械分多种型号,但其形状基本一致,均分为针柄、针体、针刃3部分。针体细长,似毫针而略粗,前端有平刃,尾段有扁平的针柄,并且针柄和针刃在同一平面内。针刀器械的形状特殊,既像针,又有刃,形似“针”,实为“刀”,所以取名针刀,意为形状像“针”的“刀”。 因为有刃的存在,所以针刀器械具有切割功能,古代九针中有与之颇为相似的针具。《内经》记载九针,其中的鑱针、铍针比较特殊,虽然名为“针”,但具有“刀”的功能。 鑱针、铍针都有刃,都有切开的功能,在形态和功能上鑱针、铍针都与针刀器械有相似之处,因此可认为针刀器械与古九针暗合,有异曲同工之妙。
2.针刀器械是对九针中带刃针的发展
《灵枢·九针论》:“鑱针者,取法于员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主热在头身也……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鑱针形如箭头,用于浅刺出血,铍针形如宝剑,用于刺破痈疽。可见鑱针、铍针适用于人体浅层组织的切开,临床应用一般不超过浅筋膜层。针刀器械来源于鑱针、铍针等带刃针,但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所发展。与鑱针、铍针相比,针刀器械在结构上的特点有二:一是前端有较窄平刃,只有1mm宽,二是尾端的针柄与针刃在同一平面内。该结构特点决定了它能够在不形成较大切口的情况下刺入人体较深层次,在深层次进行切开操作,临床常用于病变肌、腱、腱围结构的小范围切开和钝性分离,通常深达肌层,有时可深达骨面。另外由于针柄与针刃在同一平面内,可通过调整针柄来控制针刃的切割方向。所以针刀器械的出现丰富了针灸器械的类型,拓宽了针灸治疗的范围。
(二)针刀治疗理论与经筋理论的关系
1.经筋理论概述
《灵枢·经筋》对十二经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肌肉解利”是经筋的生理常态,经筋病主要表现为筋急、筋纵和特殊经筋病3个方面,其中筋急为病多表现为十二经筋的痹症,以经筋牵掣、拘挛、疼痛、转筋、强直、关节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一般的观点认为经筋包括神经和肌、腱、腱围结构、筋膜、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筋急为病多为软组织损害。经筋病按病位划分可分为经筋所过局部的经筋本身病候与内脏病候,《灵枢·经筋》首先提及手足六筋病—经筋所过部位支转筋痛的局部病候,其中阴器扭痛、舌卷、耳中鸣痛等亦属于经筋所过的局部病症,此外在手三阴筋病中还出现了胸痛息贲、胁急吐血、伏梁唾血脓等内脏病候。
2.针刀治疗理论与经筋理论的关系
通过对经筋理论的深入探讨以及临床经验的总结,针刀医学提出软组织在人体内占有重要地位,以软组织改变为切入点横向看待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以针刀软组织松解术为手段治疗疾病。针刀医学认为软组织纤维化、增生、肥厚等多种原因可引起软组织的力学发生变化,如长度缩短、相对运动受限、张力增高或者腔隙内压增高等异常改变等,这些异常力学改变能够参与或者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病过程。软组织异常力学改变能够对局部和外周产生影响。     ①对局部的影响:过高的软组织张力或腔隙内压,造成局部组织慢性缺血性损害而引起疼痛。  ②对外周的影响:这些异常性质改变也能通过影响病变软组织附近的神经、血管、骨关节、特殊器官等参与某些疾病的发病过程。并且通过对病变软组织的微创松解可以解除其对神经、血管、骨关节等组织器官的影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软组织改变可参与某些疾病的发病过程,例如:纤维化的软组织带来的缺血和牵张刺激使局部神经末梢敏感性增高,是软组织压痛点和痛性结节形成的原因之一;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软组织改变,可通过针刀手术切开减压治疗;牵系学说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与椎动脉周围的纤维粘连带有关, 由于反复的急慢性损伤形成的颈椎周围软组织粘连,可导致颈椎错位,引起椎动脉扭曲,产生相关的临床症状,也可采取针刀手术松解颈段粘连;髌外侧支持带挛缩可改变髌股关节力线,与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关系密切,针刀手术同样可以切开外侧支持带松解手术达到治疗目的。
3.针刀松解部位的选择与“以痛为腧”的关系
《灵枢·经筋》强调“以痛为腧”,即在疼痛点、痛性结节或者条索点进行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可见“以痛为腧”是治疗经筋病的基本原则之一,但“以痛为腧”的治疗有效率高,而治愈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且由于经筋的解剖定位不清,极大地阻碍了经筋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应用。针刀医学在研究经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疾病的形成不是一个点的问题,而是通过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在病变部位形成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立体网络状的病理构架。痛点治疗只是治疗点之一,更重要的要破坏疾病的病理解剖构架才能治愈疾病。
4.针刀治疗与经筋刺法的关系
(1)针刀治疗与经筋刺法的关系
针刀治疗是采用针刀将病变的软组织切开松解,使病变软组织减张减压或延长长度,破坏疾病的病理构架,解除其对血管、神经、骨关节的影响。针刺治疗经筋病的方法可分为火针治疗、单针多向刺、多针刺3类,《灵枢·经筋》反复提到“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指出经筋挛急疼痛可用火针治疗。一般认为火针治疗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可振阳气、通经络、行气血、散风寒。火针治疗有软组织松解作用:第一,火针直径较粗,甚至有三头火针,因此火针治疗形成的伤口较大,软组织松解效果比毫针好;第二,高温具有扩大伤口和止血作用,因为外科手术用的电刀就是通过高频电流对组织加热,实现对组织的分离和凝固,从而起到切割和止血的作用。多针刺是在病变局部用多支毫针刺入,一般认为可增强刺激,促使针感放散传导,《灵枢·官针》记载有傍针刺、齐刺、扬刺等刺法,是治疗经筋病的常用手法。一般认为单针多向刺可扩大刺激范围,加强针感,有关刺法为恢刺法、分刺法、合谷刺法等。
针刀与针灸治疗的相同点在于两者都是作用于人体软组织,针刀与针灸治疗的不同点针灸治疗以得气为主,达到疏经通络的目的。而针刀治疗点是明确的人体解剖结构,针灸是以点的刺激治疗病变,针刀是以短线切割切开、松解病变软组织。在针法和刀法操作方面也不一样,针灸可以以针灸尖为圆心作顺向或者反向的捻转,达到补泻目的。而针刀不行,因为针刀刃的作用是切割,针刀刀法操作必须与重要神经血管走行方向一致,不能随意捻转,否则就可能切断神经血管,造成医疗事故。针灸的合谷刺法通过一个针孔向不同的方向刺入,以得气为有效。针刀提插刀法也可以通过一个针孔向不同方向进行切割,但必须搞清楚刀下的组织结构,是筋膜、肌肉,韧带还是关节囊?根据不同的病变切割不同的解剖组织,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2)针刀治疗是对经筋病刺法的发展
针刀治疗是对上述经筋病刺法的发展。首先,针刀治疗将经筋理论中的病变定位从“以痛为腧”的病变点治疗提升到对疾病病理构架治疗的高度上来。其次,针刀治疗将以人体解剖结构为基础,将针灸针刺法中某些模糊的概念进行了解剖学的量化。如《针灸大成·火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何为太浅?何为太深?到达什么层次为适中?与人体的解剖关系是什么?针刀治疗是在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基础上,对疾病进行准确定位,并确定针刀需要松解的人体解剖结构。根据病情对病变部位的不同软组织如筋膜、韧带、肌肉、关节囊、滑囊等分别进行松解或者切割。这对进一步研究经筋经理提供了解剖形态学基础。
(3)针刀医学将中医人文医学模式中的抽象部分现代化。
比如,中医经过数千年的总结,提出的上病下治,左病右治的治疗方法,为不少病人解决了疾苦。头晕的病人在头颈部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医生在腰骶部进行针刀松解后,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左侧肩痛的病人,当在左侧肩部局部治疗效果不好时,医生在右侧肩部进行针刀松解后,左侧肩痛得到有效缓解。中医经筋相交理论早就解释了这种现象。 “维筋相交”一词首见于《灵枢·经筋篇》:“足少阳之筋,……维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左角、并跷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古人通过伤左边额角之筋,而引起右侧肢体的瘫痪现象出发,发现人体的经筋是左右交叉维系的,从而总结出“维筋相交”的理论学说,这与西医神经交叉理论不谋而合。隋代医家杨上善在所集的《黄帝内经太素》中补充到:“筋既交于左右,故伤左额角右足不用、伤右额角左足不用”。这就更全面地补充说明了经筋是左右交叉的。清代医家张志聪在所著的《灵枢集注》中:“盖维者,一身之纲维,从左之右、右之左,上而下、下而上,左右上下相维,故名维筋相交”,这就阐明了“维筋相交”,不仅左右交叉,而且上下相维,上部有病也可引起下肢瘫痪,下之病也可上冲为患。至于左右交叉取穴的刺法,在《内经》中就有“巨刺”和“缪刺”两种。上病治下,如头痛、眩晕刺足上太冲穴,腰背痛针委中穴;下病治上,如脱肛、阴挺灸百会穴,院腹疼痛针内关、合谷等穴。又如口眼歪斜,针灸治疗也采取左右交叉取穴。但由于经络是在东方人文哲学的背景下形成的,与人体的解剖结构缺乏内在联系,所以,这样说法不能被现代医学所接受。针刀医学通过通过分析人体弓弦力学系统后发现,上病下治,左病右治与人体力学解剖结构有必然联系。头晕症状与大脑供血不足有密切关系,椎动脉是提供脑部血供的主要动脉,如果椎动脉扭曲,必然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人体解剖结构显示,椎动脉2段行经颈椎横突孔中,3段行经寰椎的椎动脉沟,当颈椎错位(如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必然导致横突的错位,最终引起椎动脉扭曲;但颈椎骨本身是不可能错位的,只有当附着在这些颈椎上面的软组织出现拉力异常,才会牵拉颈椎引起错位。脊柱由颈段、胸段腰、骶段四部分组成,为了适应重力以及人体的活动,它在矢状面脊柱是一段曲线,颈、腰屈向前,胸、骶曲向后,脊柱所形成曲线,与附着在脊柱上面骶棘肌有密切关系(骶棘肌起于骶骨,分为三束,分别止于肋骨、横突、枕骨)。根据数学曲率原理,一段曲线中,一个曲度的变化必然由另外两个曲度变化来代偿和调节。换句话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后,胸、腰椎的生理曲度就要变弯。通过针刀医学对人体力学解剖的研究,头晕治疗腰骶部就不难解释了。针刀通过松解腰骶部软组织(骶棘肌等)的粘连和瘢痕,调节了整个骶棘肌的拉力,改善了腰段的生理曲度,从而间接改善了颈段的生理曲度,部分或者全部纠正了椎动脉的扭曲,大脑血供增加,头晕症状缓解或者消失。
左侧肩痛治疗右侧的机理用针刀医学斜拉桥理论加以解释,就容易理解了。脊柱与四肢的连接就象斜拉桥(图1-1)。
 
图1-1斜拉桥示意图
脊柱骨上桥塔,肢带肌(肩胛骨、髂骨)是桥台,连接脊柱与肢带骨的软组织是拉索,根据斜拉桥原理,当一侧拉索拉力集中,最终会引起桥塔的倾斜,同时引起对侧拉索的力学异常。当左侧肩部的软组织(如肩胛提肌、斜方肌等)损伤后,出现疼痛、酸软等症状,人体通过粘连、瘢痕和挛缩进行自我修复和自我代偿,导致这些软组织的拉力增加,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引起脊柱的倾斜错位,对侧的肩胛提肌、斜方肌等粘连、瘢痕和挛缩。所以根据斜拉桥理论,针刀松解右侧肩部软组织的粘连和瘢痕,可以缓解左侧肩部的症状。
通过对上述病例分析可以看出,针刀医学通过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将传统中医理论中很抽象理念具体化了,现代化了。
同理,中医很早就认识到内脏与脊柱周围的经络是有密切关系的。通过对脊柱周围经络穴位的刺激可以治疗很多慢性内脏疾病。但由于经络本身缺乏与人体解剖的内在联系,所以,西医学者对经络的认识非常有限。针刀医学研究发现,内脏疾病与脊柱有必然的力学解剖联系。慢性内脏疾病的原因是由于内脏弓弦力学系统力平衡失调,导致内脏错位,引起内脏的功能异常。
比如,慢性盆腔炎属中医“癥瘕”、“腹痛”、“带下病”、“痛经”、“不孕”等病证范畴,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湿浊”为其重要病因,“血瘀”为其主要病机。其发病主要是经行产后胞门未闭风寒湿热之邪或虫毒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积于胞宫,反复进退,耗伤气血,虚实错杂,缠绵难愈。表现为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疼痛,常伴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子宫活动受限,在子宫及输卵管一侧或双侧可能触及囊状物,并有轻度压痛,盆腔结缔组织炎时,一侧或双侧有结状增厚、压痛或可扪到包块。还可伴有便秘等肠道症状。针灸通过体针、灸法、温针灸、穴位注射等方法,主穴为气海、关元、归来、足三里、血海、三阴交、肾俞、脾俞等,收到良好疗效。
针刀医学通过内脏弓弦力学系统分析该病,依据人体弓弦力学系统理论及疾病病理构架的网眼理论,子宫前有膀胱,后有直肠,有四条韧带(即子宫主韧带、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和子宫骶骨韧带)将子宫固定在骶骨及骨盆。当腰骶部软组织慢性损伤后引起腰骶段脊柱弓弦力学系统力平衡失调,脊柱错位,就会导致子宫失去正常的位置,既而引起膀胱、直肠失去正常的位置,形成网络状的病理构架,引起子宫、膀胱、直肠的功能紊乱。通过针刀整体松解腰骶段脊柱及骨盆弓弦结合部(软组织在脊柱及骨盆的附着处)软组织的粘连和瘢痕,纠正脊柱的错位,进而纠正了子宫、膀胱及直肠的错位,使子宫、膀胱、直肠的功能得到恢复。
针刀医学通过人体的弓弦力学解剖系统,不仅回答了慢性盆腔炎与经络存在必然联系,而且从人体解剖层面解决了脊柱病变与盆腔内脏器官病变的内在联系,并明确了针刀闭合性手术松解的人体解剖结构。
综上所述,如果说针刀医学有什么创造性、突破性的建树,那是在吸收老一辈专家开辟的中医现代化道路的结晶成果基础上的必然结果。针刀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将中医学现代化,而且是从基础理论方面使之现代化。
由此,针刀医学关于中医现代化的研究并不是笔者心血来潮,而是历史的要求,时代的必然,要将中医现代化也不是笔者妄自空想,而是有它客观的条件作基础的。也就是说,针刀医学关于中医现代化的研究,是在中医现代化有其历史必然趋势的背景下,并有充分的可能性、现实性的条件下开始和成形的。
、针刀医学的产生预示着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
针刀医学是在医学的领域内做了一件将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的工作。历史发展到今天,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如果还是死抱着自己的东西不放,拒绝吸收对方的先进东西,都将是没有出路的。君不见当今世界的东西方伟人都在大声疾呼相互学习:西方人说要认真学习东方文化,二十一世纪可能是东方人的世纪;东方人说,应该学习西方人先进的东西,摒弃落后的东西,使我们能够再创辉煌。近二十年来,中国伟大的改革事业,其实质也是在于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也就是学习西方文化体系中的优秀部分,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亦是继承发扬东方文化中的精髓),形成了目前世界上独有的中国特色,因此使得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目前,东半球的人类和西半球的人类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做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工作。世界发展到今天,已给东西方文化融合提供了一切可能和条件。人类要想向更高阶段发展,亦必须将几千年来人类在东西半球相隔绝状态下所创造的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再加以创新,使之成为人类的最高文化体系——地球文化。地球文化将推动人类走向更高阶段,它的形成和完善估计需要一代或几代人的努力才可达到。到那时它将影响到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如政治、经济、科学、艺术、军事、伦理、道德、法律、医学等等。
当今世界,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有识之士,都在呼吁或正在做着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工作,为创造地球文化而努力,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是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针刀医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将中西医学融合再加以创造,形成的既不完全属于中医学,也不完全属于西医学的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它来源于中医学和西医学,并且吸收和应用了中西医的一切优秀成果并加以再创造而形成的世界性的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针刀医学的产生是中西医学融合的结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当代伟人毛泽东曾明确号召我们“要将中西医结合起来,创造我国的新医学”,这是很有远见卓识的。实际上他就是要求我们将中西医两种医疗理论体系,融合成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而我们到现在一直没有能够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医疗理论体系融为一体,加以创造,形成一种新的医学理论体系,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够研究这两大医疗理论体系产生的历史根源和文化思想渊源,大都是采取西医学的形象思维模式来研究在抽象思维模式指导下所形成的中医学所提出的生理、病理、药理和治疗方法,对西医方面只是着重于接收引进西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而忽略了对西医学本身的和总体的研究。这样,也就根本谈不上将中西医学基本理论融为一体的问题,从而也就无法创造出新的医学理论体系。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几十年来在中西医结合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许多医学专家所付出的劳动和心血,也为我们将中西医基础理论融为一体,创造新的医学理论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只要我们打开思路,改变研究方法,树立正确的目标,就能够达到目的。针刀医学也就是在许多医学专家研究的重大成果的基础上,打开思路,调整目标,改进研究方法作出来的。牛顿说过,“我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的”,针刀医学似乎也可以这样说。
在某种意义上说,创造世界性的统一的新医学,只能由中国人来完成。其原因是中国人对西医学了如指掌,而对中医学,又有很深的造诣;现代的中国人对西方的历史和文化非常熟悉,又从小就受到东方文化的熏陶,对东方文化的底蕴又有深刻的了解,就极容易将两种受不同思想文化影响所产生的中医学和西医学理论体系进行整体的研究和分析,而创造出新的医学理论体系。因为中医学没有能够在西方世界广泛应用和普及,所以西方人对中医学知之甚少,对东方文化的思想内涵也缺乏普遍的了解,因此西方人要想吸收东方文化的产物——中医学的优越性及其思维方法和西医学基础理论进行融合,创造出新的医学理论体系,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将中西医学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创造新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工作,只能由中国人来完成。
由此可知,针刀医学产生于二十世纪末的中国,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根源的,它的产生也是历史的必然。
 
第五节  针刀医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疗效是硬道理。针刀闭合性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为许多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其适应症已从骨伤科发展到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科、美容整形等众多临床科学,未来发展空间会非常广阔。已具备发展针刀临床亚学科的条件。
针刀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前缘交叉医学学科,它的发展仅有30多年,所以,在针刀医学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针刀专业人才的缺乏,针刀医学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不足,以及针刀医学专业期刊的短缺致使针刀科研与其他学科的学术交流较少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两点解决办法。
 
一、加强针刀医学自身学科建设
首先,由于针刀医学是一门新的医学学科,近20年来进入了快速成长期,专业人才的缺乏,已严重影响针刀学科的学科发展。针刀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质量是针刀医学发展的关键。其次,应该加强针刀医学研究,基础研究。针刀医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新认识,并且这些新理论新认识普遍应用于针刀治疗当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缺乏基础理论研究的支持。在今后的发展当中,应当逐步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来充分证明针刀医学一系列新理论、新认识的科学性;尽管针刀医学不断有新进展,临床疗效显著,开展高标准的临床研究针对针针刀疗法虽然有了一定的普及程度,但是发展水平还远远不够高。现有针刀文献引证水平不高,但仍可以通过理论分析,判断不同疾病成为针刀疗法适应证的可能性。讨论一种疾病是否可能成为针刀治疗的适应证,应当从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针刀治疗作用开始。针刀器械的最基本的功能是穿刺、小范围切开和小范围钝性分离,因此可用于软组织松解减压,如减低张力、延长挛缩、降低腔隙内压、解除相对运动受限等,也可用于组织损毁。因此,从理论上分析只有疾病的发病机制与针刀治疗作用相关时才可能成为针刀治疗的适应证。
在优势病种当中,运动系统慢性损伤主要是软组织的慢性损伤,日久产生瘢痕粘连、瘢痕挛缩等纤维化表现,针刀松解确实有效;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是构成脊柱和关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脊柱和关节疾病与软组织的关系,甚至有学者提出“肌源性颈椎病期”的概念,因此从软组织松解的角度入手治疗颈椎病、颈源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炎是可能的,但需进一步探讨理论依据。非优势病种是否能够成为针刀疗法的适应证也需要进一步探讨。如肛裂、前列腺肥大等。
针刀治疗效果非常明显的优势疾病作严格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证明针刀医学有效性的有力工具。
二、加强针刀医学与中西医学的学术交流
针刀医学发展至今,迫切需要学术交流和宣传渠道,创办一本针刀医学专业期刊已迫在眉捷。否则,我们的学术论点只能分散发表在其它相关专业杂志上,信息资源分散,形不成气候。
总之,针刀治疗是一门新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病种,也正在不断地拓展适应证范围。针刀的本质是经皮微创软组织松解术,因此凡是与软组织改变有关的疾病都可能成为针刀治疗的适应证,但是应当本着大胆假设、小心论证的态度看待针刀治疗适应证。另外,基础研究文献仅占极小部分,表明针刀相关基础研究非常薄弱。针刀诊疗技术的发展需要临床基础研究,所以只有重视基础研究,发展才能有后劲。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专注于小针刀培训、小针刀进修学习、小针刀临床治疗,重点支持针刀临床诊疗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拥有全国最前沿的针刀整体松解术规范诊疗技术。
网址:http://www.zhendaoyx.com/
免费咨询电话:15377653121 龙老师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文章资讯
你的浏览历史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

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富康路18号117室

全国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15171473501 龙老师

技术支持:网勃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