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官方网站!
针刀知识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针刀知识 >

针刀医学对阿是穴的认识——张天民,张强

发布时间:2018-02-27文字来源:未知点击数:

[摘 要]通过分析阿是穴的概念和现代腧穴研究对阿是穴的认识,根据针刀医学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和网眼理论分析,阿是穴是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力平衡失调的警示,阿是穴主要分布在弓弦结合部或弦的应力集中部位,针刀整体松解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阿是取穴”法的主观随意性并强调了阿是穴的解剖重要性。
[关键词]针刀 阿是穴 整体松解术 网眼理论
阿是穴首见于唐代杰出医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一书,并且由于其疗效确切,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应用。长久以来,有关阿是穴的临床、基础研究有很多,取得了不少成就。针刀医学对阿是穴的认识也颇有值得探讨之处,为此,笔者略抒管见,以求正于同道。
 
1.阿是穴概念考辨
 阿是穴的理论源于《灵枢·经筋》篇“以痛为输”的记载[1]。《灵枢·背腧》谓之“欲得而验之,按其处, 应在中而痛解, 乃其腧也。”《灵枢· 五邪》篇则有“邪在肺,,则病皮肤痛……背三节五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的描述。而首次提出阿是之名并阐述临床意义的是唐代医家孙思邈。孙氏在其《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九·灸例》中言:“有阿是之法 ,言人有病痛, 即令捏其上 ,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痛处 ,即云阿是 ,灸刺皆验 ,故曰阿是穴也。”[2]有学者指出,“成”, 当为“或”之形误,《普济方·针灸门·论壮数多少法》卷四百十即引作“或”,[3]因此陈氏[4]等人将阿是穴分为两种,狭义的阿是穴遵循“以痛为腧”的取穴方法,广义的阿是穴包括“以痛为输”之经筋病变点、经穴、经外奇穴以及除此之外的所有阿是穴,其分布范围则包括相应的十二经筋、十二正经、任督二脉及全身其他所有用阿是之法按诊为阳性点的部位。
 
2 现代腧穴研究对阿是穴的认识
 
2.1 阿是穴与压痛点的关系
压痛点是西医触诊中的一个术语, 是指以拇指或食指末节指腹触压皮肤时, 在呈现阳性病理反应的部位出现以疼痛为主要感觉的点。其反应的程度因病的轻重、缓急而定,一般分为三级 。 轻压即有不可忍受的疼痛为“+++”中压则疼痛但可忍受为“++”,重压才觉轻痛为“+”。临床上压痛点常常有以下特点:①痛过敏, 通常不足以引起疼痛的压力就会引起痛觉(同样的压力按压压痛点以外的其它部位常无压痛)。②痛反应, 随压痛的产生,患者会不自主地发生情志与肌体反应,如呼叫、扭动肢体。③疼痛可持续数周、数月以至数年,即疼痛常常为持久性疼痛。
众所周知,阿是穴理论源于《内经》。《灵枢·经筋》篇中,每一段经筋病的结尾部分都有一段内容几乎完全相同的文字,“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但是有学者明确指出,阿是穴属于临时性穴位,医生按压时, 患者的感觉有疼痛感亦可以为舒适感,而以舒适感为主。因此有学者认为,阿是穴与压痛点不仅在概念上有所区别,而且其病理生理也有所不同,阿是穴是病理状态下才出现的一种临时性病理反应点,“阿是之法”既是一种取穴方法, 也是针灸临床腧穴切诊的常用诊法;压痛点的产生与神经的痛过敏有关[5]。刘氏[6]也认为阿是穴是以“阿是取穴法”为主要手段来定取穴位的,并须排除经穴、奇穴后的一类腧穴;而“以痛为输”则是阿是取穴法中的一种主要的取穴定位方法,主要适用于经筋病中。
 
2.2 阿是穴的镇痛机制
喻氏等[7]认为阿是穴是内脏疾病在体表的特异性反映点, 与现代医学的内脏牵涉痛、牵涉性痛觉异常和痛觉过敏的痛点以及牵涉性触发点类似,是能特异地反映和治疗相应内脏疾患的体表穴点。许氏等[8]指出针刺阿是穴镇痛的生物学机制至少包括神经、体液、循环三个方面。针刺在脊髓水平能产生痛抑制效应,其机制既涉及突触前抑制,也涉及突触后抑制;针刺也可以促使炎症局部前列腺素E2、组织胺、5-HT、NE减少,镇痛物质增加,同时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系统,减轻炎症反应;针刺阿是穴也可行气活血,改善局部循环。章氏等[9]认为气血运行障碍是疼痛的变化基础,疼痛是气血运行障碍病理变化的一种外在表现,针灸可以通调脉道, 促进气血运行滑利, 当气血瘀滞不行时, 针灸可以活血化瘀, 恢复气血运行。通过针刺阿是穴, 并施以适当的手法, 引导“气至病所”, 直接抑制痛反应, 不单是缓解症状,解除痛苦, 它可以直接影响病理变化, 帮助改善气血运行。
 
3 针刀医学对阿是穴的认识
 
3.1 阿是穴是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力平衡失调的警示
针刀医学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是指运用弓箭的组成结构和受力模式、力学传导方式,将人体骨骼定义为弓,连接骨骼的软组织定义为弦,在副骨、籽骨、滑囊、脂肪、皮下、皮肤、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辅助下,完成人体力学传导,将人体联系为一个有机生命整体的解剖系统。[10]
当软组织受到异常应力的作用后,首先在病变部位造成局部的出血、渗出,人体会通过自身的调节系统,利用粘连、瘢痕对损伤部位进行修复。如果这种修复是完全的、彻底的,人体就恢复正常的动态平衡状态,如果人体不能通过粘连、瘢痕和挛缩对抗异常应力,就会引起软组织挛缩,导致这个软组织的力平衡失调,即该部位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力平衡失调。
在病理状态下,无论刺激阿是穴表现出的是“即得便快成痛处”或“即得便快或痛处”,即疼痛不适感或缓解舒适感,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健康人而言,这两种感觉都表明机体已经出现了病理反应。阿是穴产生疼痛不适感是由于按压到了该部位的粘连、瘢痕、挛缩或堵塞处;而产生缓解舒适感则是由于该部位受到力学刺激后,粘连、瘢痕、挛缩或堵塞被此种按压的力学作用钝性分离所致。
 
3.2 阿是穴多分布在弓弦结合部或弦的应力集中部位
根据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定义,软组织在骨的附着处称为弓弦结合部,软组织行径路线上的互相交叉部位称为弦的应力集中部位。由于软组织的附着部位不同,同一骨平面又有多个软组织的附着,而各层次的软组织行经路线也各不相同,所以就形成了以软组织在骨骼的附着点为结点,以软组织的行径路线为网线的立体网络状病理构架。我们可以将它形象地比喻为一张渔网,渔网的各个结点就是弓弦结合部,即软组织在骨骼的附着点,是粘连、瘢痕和挛缩集中、病变重的部位,是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变的关键部位;连结各个结点网线就是弦(软组织)的行径路线。由于同一骨平面有多个软组织的附着,一个软组织损伤后就会以此为点,引起周围软组织的粘连和瘢痕,导致周围软组织的受力与异常。而同一骨平面所附着的软组织的行经路线各不相同,又会引起这些多个软组织的粘连、瘢痕和挛缩,从而形成一个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立体网络状病理构架,即针刀医学的“网眼理论”。[10]
 
弓弦结合部和弦的应力集中部位是粘连、瘢痕严重部位,具体指的是肌肉、韧带、筋膜、关节囊的起始部位和以上软组织行径过程中的交叉应力集中部位。无论在该部位施以拇指按压或者针刺,从力学角度来看,均是给予了该部位一定量和面的力学刺激,人体对这种力学刺激的反应一是疼痛,即人体启动自我保护机制,此为阿是穴诊断性作用的体现;二是由于这种力学刺激,此处的粘连、瘢痕被钝性分离,软组织被暂时减压,故而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舒适感,这也是阿是穴特异治疗性作用的体现。
 
3.3 针刀整体松解术对阿是穴的发展
阿是穴强调“以痛为腧”或按之欣快,但历来文献并不强调该部位的解剖结构,由于传统的针具是点状刺激,且针体很细,故而在临床针刺操作中是相对安全的,且阿是穴的疗效独特,因而深受临床医生的青睐。
针刀整体松解术是在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和网眼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针刀切开、分离疾病立体网络状病理构架中关键节点的粘连、瘢痕、挛缩,以恢复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力平衡的针刀松解术式。传统的针刀松解术没有固定的术式,是在针刀医学四大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以压痛点和阿是穴为主要治疗点的针刀综合治疗,是针刀医学发展初期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当时对很多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机理认识较为模糊,造成针刀治疗有效率高、治愈率低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针刀的疗效。
针刀整体松解术的术式来源于疾病的病理构架,且强调定点的解剖结构,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每一个治疗点有据可依、每一支针刀有解剖可循,从而避免了“阿是取穴”法的主观随意性和解剖不明性。
 
作者:张天民(湖北中医药大学针刀医学教研室 湖北 武汉430065)
            张强(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2014级研究生 湖北 武汉 430065)
 
参考文献
[1] 方汉文,南东求,程五金.阿是穴的起源及其命名[J].山西中医,2002,18 (5):38~39.
[2]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 519.
[3] 赵京生.“以痛为输”与“阿是穴”:概念术语考辨[J].针刺研究,2010,35 (05): 388~390.
[4] 陈艳杰,赵雪,高旸.阿是穴的狭义与广义之分[J].西部中医药,2012,25(1):55~56.
[5] 吴新贵.阿是穴与压痛点的比较[J].广西中医药,2006,29(6):32~33.
[6] 刘农虞.析“以痛为输”[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2):55~57.
[7] 喻晓春,高俊虹,付卫星.论阿是穴与穴位特异性[J].针刺研究,2005,30 (03):183~186.
[8] 许云祥,郭菌,陈贵珍.阿是穴形成及其镇痛机制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 (6):80~82.
[9] 章小平,林雪霞,李海朝.阿是穴止痛机理的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7):57.
[10] 张天民.针刀医学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此文关键词: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文章资讯
你的浏览历史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

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富康路18号117室

全国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15171473501 龙老师

技术支持:网勃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