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疾病的针刀治疗机理
发布时间:2022-05-14文字来源:未知点击数:
内科疾病的针刀治疗机理——脊柱相关疾病的机理探讨
一、概述
西医在病因不易搞清楚的情况下,一般是通过对临床表现和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循证分析,去判断是哪一部分功能出了问题,然后采用药物影响受体功能和支配器官的功能;或者是通过各种检查、检验,发现机体哪些物质少了,哪些物质多了,然后针对性给予补充或增加排泄或清除。对疾病的研究思路很多是先寻找病理生理过程的物质变化,例如先研究出新的递质与受体的关系后,然后通过人工合成递质,或与递质相拮抗的物质,通过兴奋或抑制受体功能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为常常忽略了对发病的基本规律的进一步研究,所以找出来的病因病理往往只是疾病发病规律的第二、第三层次的病因病理,而根本的病因及病理往往被忽视,或者没有被发现。经缜密的逻辑推理,西医找出来的病因病理往往是结果,而不是真正的第一位的病因病理。
针刀医学通过对脊柱等组织器官的最基础的病因——解剖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就从根本上抓住了疾病的其中之一的重要的真正病因。
二、内脏神经系统与内科疾病
100年前,传统上大多是将内脏的传出神经独立出来,将之命名为植物神经系统或自主(自律)神经系统。
随着神经科学的飞跃进步,对过去认识上的误解不断地得到澄清;对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规律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和全面。因而按照神经活动的客观规律对支配内脏和心血管神经的形态、结构、机能本质及其在神经系统中的地位进行重新探讨,给予对支配内脏和心血管的神经一个正确的定义,即内脏神经,是与躯体神经系统并列于周围神经系统之中的神经系统。
过去将内脏神经的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合称为“自主神经”,认为内脏(心血管)的非随意性的、持久性的有节律活动是“自主”的,而且脱离神经系统的总体活动标准,也是不符合神经活动的普遍规律的。
实际上,内脏活动受意识调控的现象随处可见。例如,膀胱充盈时,传入神经将这种刺激信号经盆神经传入骶髓的后联合核,在此经二级传入神经元中继后再将此信号传到三级传入神经元,最后将之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感觉。排尿过程首先是随意性(受意识控制)尿道外括约肌(横纹肌)开放,继之是不随意性的平滑肌性膀胱内括约肌开放和逼尿肌收缩。
精神紧张引起心跳加快,望梅止渴,如强光照射眼球时可同时发生瞳孔缩小(内脏活动)和闭眼、转头等动作(躯体活动)等。这些都提示内脏神经和躯体神经在结构上相互联系、机能相互影响。内脏神经由二种神经组成: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内脏神经有二种成份:传出神经(运动)、传入神经(感觉)。
三、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功能:参与运动、情绪紧张时。动员动员广泛器官潜能,以应对紧急状态。
交感神经传出途径:交感神经起源于胸腰段T1—L3的中间内侧核为主的区域。有时可在颈8到腰4之间,有一个节段的变异。
此处的交感性节前神经元胞体集聚形成交感神经核,它们发出的轴突——交感节前纤维,随脊神经前根出脊髓进入交感链神经节或椎前神经节,并与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连结。
交感神经节及节间支相互连接形成交感干,脊柱椎旁神经节按顺序上下整齐排列于脊柱椎骨椎体的两侧,其后靠近椎骨小关节、钩椎关节、椎间关节并被椎前筋膜所包绕。两侧交感链(交感干)自颅底到尾骨前面相互合并。
由脊髓中的交感神经节(第一个神经元称节前神经元,第二个神经元称节后神经元,胞体位于周围部的神经节内。)节前神经元发出的节前纤维经前根→脊神经→白交通支(有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为髓纤维,所以呈白色)。如图:
因白交通支是大脑及各级内脏中枢通向内脏的主要线路之一。为此人体设置了多条白交通支,当损伤其中的1~2条,神经传导会通过其中未损伤的白交感支传导。所以当损伤了其中的1~2条白交通支后,临床上往往不会出现明显的异常。只要当人体处于内外环境剧烈变化时,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表现)。白交通支损伤不但直接影响神经支配的调节功能,而且间接地影响体液调节功能和免疫功能。
白交感支上升或下降和多条节后神经元连接,一个节段的交感神经元可通过白交通支的上行与下行,支配许多节后神经节,从而支配多个器官,为代偿受损的白交通支创造了有利
的条件。
2、副交感神经的功能:促进消化,积蓄能量、加强排泄与生殖活动。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的一般内脏运动核和脊髓骶部第2-4节段的骶交感核,由这些核的细胞发出的纤维即节前纤维。
周围的副交感神经节位于器官的周围或器官的壁内,称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节内的细胞为节后神经元。
3、交感神经在周围的分布范围广,分布至头颈部、胸、腹腔脏器、全身血管、脉体、竖毛肌等。
副交感神经没有交感神经分布广泛,一般认为大部分血管、汗腺、竖毛肌、肾上腺髓质均无副交感神经支配。
注:躯体内脏反射:例如,胸椎和上段腰椎的脊神经可控制着躯体内脏的交感神经活动,这种现象叫躯体内脏反射。
3针刀医学对脊柱相关疾病的认识
1、西医对许多内科疾病,直到目前为止,对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所以就造成了很多内科疾病的治疗只是对症治疗,而不是从疾病的根源上进行治疗,其结果只是控制临床症状,大量的疾病不能得到根本性的治疗,须终生服药!
例如,高血压病,西医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异常等等。这些都是通过各种检验才得出的结果,其实是结果,并不是病因。只有找到了真正的病因病理,才能达到根本性的治疗。那么,到底高血压病的真正病因是什么呢?针刀医学认为脊柱及其相关软组织的病变,造成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大脑等重要器官为了保证其自身的血液供应,只能通过提高血压等来达到血液灌注量的增加。而要升高血压,大脑通过其对全身组织器官的调控,使血管收缩(久之血管即硬化),使肾脏分泌肾素增加,使肺分泌血管紧张素增加等很多形式,并最终达到升高血压的目的。西医治疗通过服降压药,有些人血压降下来了,但是大脑与重要器官的缺血加重了,久之,大脑等重要器官就会产生病变,如脑萎缩等,往往形成恶性循环。
针刀医学认为,颈椎的钩椎关节增生,颈椎移位,颈椎周围软组织,尤其是椎前筋膜的粘连、瘢痕、挛缩、填塞等病变,可牵扯压迫、刺激椎前交感神经节,使其兴奋性增高,从而使血压升高;同时,也可使椎动脉及颈内动脉扭曲、痉挛、受压等,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大脑的血供,人体就通过各种途径及方法使血压升高。
针刀治疗能从根本上解除颈椎等部位的众多的动态力平衡失调,使椎体复位,消除粘连、瘢痕、挛缩、填塞等,从而使椎动脉及颈内动脉供血正常。
同时,椎体及软组织对椎旁及椎前交感神经节的牵拉、压迫、刺激等得到根本消除,使支配血管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血管痉挛被消除,达到降血压的目的。通过针刀治疗,既保障了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又有效地使血压恢复正常。
四、针刀治疗
针刀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大体可依以下规律选点治疗,除此之外,还要加上有关穴位的针刀治疗。
1、椎管外口:在后正中线棘突旁开1.5—50px。此处是小关节囊,其前方是椎前筋膜,椎旁交感神经节附着于此筋膜上。
在此处针刀治疗,可解除白交通支及灰交感支的粘连、受压、牵扯、无菌性炎症刺激等病理性病变,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治疗此处所支配的内脏及心血管的疾病的目的。
2、脊神经后内支:在后正中线棘突旁外约75px处,脊神经后内支通过交通支与内脏神经联络。故此处针刀治疗,可解除局部软组织对脊髓后内支的压迫,牵扯,刺激等病变,从而从根本上达到治疗内脏及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3、脊神经后外支在后正中线棘突旁开约5—150px处。因为后外支通过交通支与内脏神经节联系,司皮肤的感觉,
所以针刀在此处治疗可解除局部软组织的牵扯,压迫,刺激等,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治疗内脏及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五、脊柱相关疾病治疗部位的分布觃律
目前尚无确切的脊柱相关疾病治疗部位的分布规律。
根据张颖清教授的生物全息理论,脊柱作为一个生物全息单位,其中包含着全身的所有信息。我们十多年来,依照生物全息有关全身器官对应关系的规律,去确定针刀的治疗点,在临床针刀治疗脊柱相关疾病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根据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节的部位,以及所形成的神经丛去确定针刀的治疗点。
根据感觉神经与内脏运动神经的接合处判断:如足三里穴位处,分布有较多随脊神经走行的内脏感觉纤维;而从此处返入脊神经的节后交感神经纤维,和支配胃的节后交感神经纤维有较紧密的联系。所以,取足三里穴进行针刀治疗,可治疗胃病。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专注于小针刀培训、小针刀进修学习、小针刀临床治疗,重点支持针刀临床诊疗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拥有全国最前沿的针刀整体松解术规范诊疗技术。
网址:http://www.zhendaoyx.com/
免费咨询电话:15377653121 龙老师
培训及临床中心: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家湖西路特一号
河北邢台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