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前斜角肌综合征?
发布时间:2016-11-17文字来源:未知点击数:
简单来说是指前斜角肌发生病变,压迫臂丛神经及锁骨下血管所引起的血管神经症候群。
【病因病理】
前斜角肌起自C3~6椎横突的前结节,中斜角肌起自C2~6椎横突的后结节,两块肌肉均止于第1肋骨内缘的斜角肌结节。以第1肋骨为底边,与前、中斜角肌形成一个三角形间隙。锁骨下动脉及臂丛神经下干(C8T1脊神经)自此三角间隙穿出,锁骨下静脉位于前斜角肌前方。前斜角肌是属于辅助呼吸肌,吸气时,前斜角肌收缩,第1肋骨上举,协助呼吸。
若前斜角肌与血管神经之间的关系稍有变异,又受到外来损伤、受凉等刺激,肌肉发生炎症、肿胀、痉挛,就会压迫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而出现临床综合征象。
前斜角肌受颈神经前支(C5~7)支配,若颈神经受到损害,也可以引起前斜角肌痉挛而导致前斜角肌综合征。
【临床表现】
前斜角肌综合征常见的症状是疼痛、上肢感觉异常和血循环异常。
1.疼痛疼痛是斜角肌刺激神经和(或)压迫血管肢体缺血所引起。疼痛的特点:颈部强直,病变部位有疼痛和压痛‘疼痛一般向上肢的尺侧放射,可累及颈枕部和胸部;颈部活动、深吸气、上肢外展上举等均可加重疼痛;夜间疼痛常重于白天,影响睡眠;疼痛性质多为钝痛、锐痛或烧灼样疼痛。
2.上肢感觉异常疼痛放散区伴有麻木、蚁行感、刺痒、皮肤发凉苍白等。
3.上肢循环异常上肢肿胀、甚至发绀、指端坏死、点状瘀斑;患侧脉搏减弱、血压减低等。若前斜角肌痉挛抬高第一肋骨,使椎动脉分支处扭曲狭窄,可出现偏头痛,一侧面部麻木,眩晕,严重者伴恶心、呕吐。
4.颈胸部X线片无明显异常。
5.肌电图有失神经损害。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本病多见于中年女性,右侧多于左侧。
2.特征性疼痛伴有上肢感觉异常或(和)循环异常。
3.病变侧前斜角肌有压痛及放射痛。
4.深呼吸试验(又称Adson试验)阳性。
5.前斜角肌肌腹局部浸湿润阻滞疼痛缓解。
(二)鉴别诊断
本病疼痛向上肢放射,上肢感觉异常需与颈椎病、颈肋综合征、肋锁综合征、胸小肌综合征相鉴别。
1.颈椎病(颈椎病有哪些病因)神经根型颈椎病也有颈部和上肢放射痛,但无循环障碍,且深呼吸试验阴性,前斜角肌局部浸润阻滞缓解不明显。
2.颈肋综合征鉴别要点是X线片可见颈肋、第7颈椎横突过长、第1肋骨异常。
3.肋锁综合征肋锁综合征以神经和表脉受压为主,鉴别要点是前斜角肌综合征以神经和动脉受压为主,伴有颈项强直,头转向健侧时症状加剧,前斜角肌部阻滞后症状消失。
4.胸小肌综合征又称喙突胸小肌综合征,查体胸小肌综合征,查体胸小肌有压痛,并诱发前臂及手麻林。患肢过度外展、后伸时桡动脉搏动消失,改变肩臂位置症状消失。
【治疗思路与方法】
本病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患者应改正不良体位性与习惯,适当体息,避免肩背部负重,以免血管神经再受刺激压迫。
中医治疗
1.针推理疗
按摩、热敷、微波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角肌肉痉挛,减轻压迫所致的炎症水肿。
直线偏光近红外线治疗:直接在病变外照射,结合颈胸神经节照射,可减轻疼痛和改善上肢的血供状态。
2.小针刀疗法主要是用针刀切断部份前斜角肌纤维,减低肌肉张力,解除其对血管神经的压迫。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是目前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
(1)定点:在病变侧锁骨上找到前斜角肌,在肌腹中点做好标记。
(2)常规消毒铺巾。
(3)操作方法:右手持针刀,左手固定前斜角肌标记点,刀面与肌肉方向一致垂直进刀,然后掉转针刀刀口方向与肌肉方法垂直,切割数刀,离断部分肌纤维,出刀后,用手压迫刀口并适当用力钝性分离、弹拨肌肉,完毕后敷贴刀口,术后嘱患者活动患肢。
注意操作时应小心,以防损伤此处邻近的动脉、神经及胸膜顶。
【总结】
1.本病治疗首先注意休息,特别是患肢不能负重。
2.治疗选择若斜角肌痉挛轻者选阻滞治疗,痉挛较重或有粘连钙化者选小针刀治疗(颈椎病治疗适不适合用小针刀?)。上肢神经疼痛较重者选患侧臂丛神经阻滞;上肢血管症状较重者选患侧颈胸神经节阻滞,或用直线偏光近红外线治疗仪行颈胸神经节照射。
3.非手术治疗无,有肢端坏死或肌肉萎缩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专注于小针刀培训、小针刀进修学习、小针刀临床治疗,重点支持针刀临床诊疗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拥有全国前沿的针刀整体松解术规范诊疗技术。
网址:http://www.zhendaoyx.com/
免费咨询电话:4008-945-120
培训及临床中心: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家湖西路特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