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官方网站!
常见问题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常见问题 >

针刀疗法还是针刀医学?

发布时间:2016-06-02文字来源:未知点击数:

一、关于名称
“针刀医学”还是“针刀疗法”,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也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纠结于这个问题真的是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叫什么名字与学术发展没什么联系。一般临床应用针刀的人愿意称之为“针刀医学”,但也有些人出于学术上的严谨对此有所质疑。有人认为能否命名为“针刀医学”取决于科学内涵。有人认为针刀医学还不是“一门医学”,所以不能称之为“针刀医学”。可是能“医学”命名的标准是什么?好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样一个公认的标准。“一门医学”又该如何定义呢?这些似乎都不是确切的理由。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
   笔者查阅了我国国家《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745-2009),其结果为:在医学学科当中,以“某某医学”命名的一级学科有5个,二级学科当中有18个,三级学科当中有15个。详情如下:
一级学科:
310基础医学(Basic Medicine)、320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330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与公共卫生学、340军事医学(Military Medicine)与特种医学(Special Medicine)、360中医学(Chinese Medicine)与中药学
二级学科:
31031放射医学(Radiation Medicine)、32014保健医学(Health Medicine)、32044口腔医学(Stomatology)、32051性医学(Sexology)、32058重症医学(Crtical Care Medicine)、32061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32064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32065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33031环境医学(environmental medicine)、33034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medicine)、33035热带医学(tropical medicine)、33037地方医学、3304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34010军事医学(Military Medicine)、34020特种医学(Special Medicine)、36010中医学(Chinese Medicine)、36020民族医学(Ethno medicine)、36030中西医结合医学(Chinese and Western IntegrativeMedicine)。
 
三级学科:
 
3201410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3201420运动医学(Sports Medicine)、3201430老年医学(Geriatrics)、3203130围产医学(Perinatal medicine)、3401020军事环境医学、3402010航空航天医学(Aerospace medicine)、3402020潜水医学(Diving medicine)、3402030航海医学(Nautical medicine)、3402040法医学(Forensic Medicine)、3402050高压氧医学(Hyperbaric oxygen Medicine)、3603010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Basic Disciplin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grative Medicine)、3603030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3603040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Clinical Disciplin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grative Medicine)、3603060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3603070中西医结合养生保健医学。
 
除此之外,还有行为医学(Behavioral Medical)、疼痛医学(Pain Medicine)、姑息医学(Palliative Medicine)、再生医学(Regeneration Medicine)、高原医学(Plateau medicine)、热带医学(Tropical medicine)、嗓音医学(Phoniatrics)、超声医学(Ultrasonic medicine)、交通医学(Traffic medicine)等。
 
所有这些例子说明:第一,以“某某医学”命名的学科很多,涉及一级、二级、三级学科,因此将一门学科命名为“某某医学”是有很多先例的。第二,“某某医学”只是一个称谓,它可以是一个医学大学科的一个分支,也可以是医学在特定领域的应用,还可以是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学科或者综合性的边缘学科,甚至可以是一种技术手段,如放射医学、高压氧医学、超声医学等。
笔者查阅了这些名称的英文翻译。结果发现:有5个未查到对应的英文翻译,余下41个以“某某医学”命名的学科名称中有36个英文翻译为“** medicine”,占87.8%。由此可见,这些学科大多由国外传入,其名称大多由英文翻译而来,并无特殊含义,只是一种习惯,与内涵无关,与是不是一种技术手段也无关。
所以用“医学”来命名针刀只是遵从习惯而已,况且在现行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存在很多命名为某医学的先例,这与学科等级并无关系,而只是一个名称、一个称呼,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因为在针刀临床应用当中“针刀医学”这个名称已经约定俗成了,确实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一定改回“针刀疗法”。
退一步说,人们起名字都喜欢起好听的名字,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世界上的国家分两种,一种是发达国家,一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意思就是不发达国家,它为什么不叫“不发达国家”呢?王富贵和张有财不一定很有钱,刘美丽和郭芙蓉也不一定有多漂亮。叫针刀疗法也好,叫针刀医学也好,对学术发展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意义,只是一个名称而已,但是谁不希望自己的名字好听一点呢?
二、关于内涵
 
针刀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与针灸学是有所交叉的。针刀医学出现之初朱汉章教授认为针刀是融合了中医的针和外科手术的刀,针指的是针灸的刺激作用,刀指的是外科手术的分离松解作用。这是一直到现在都比较普遍的看法,这说明针刀医学与针灸学有分不开的关系,但并不能说是完全由针灸学演化而来,因为另一半来自外科手术。朱汉章教授当初发明针刀就是这个思路。
近现代以来,针灸学现代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针刺的作用机制得到了深入研究。现代实验针灸学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①针灸治疗不直接作用于病变的器官、组织,而是通过针或灸应用一定手法刺激体表的特定部位,调动机体本身固有的调节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针刺作用的大效能是有限的,不能跨越人体自身的自我调节功能的极限值;②针刺作用具有良性、双向性、整体性、综合性、功能性、早期性的特点;③针刺属于刺激疗法,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由此可见现代针灸学研究的核心是“刺激”,下文针具和手法的改变其实也是为了“刺激”服务的。
《黄帝内经》中是没有“刺激”这个说法的,《针灸大成》中也是没有“刺激”这个说法的,那么“刺激”这个说法从何而来呢?这要从日本说起,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通过当时的现代医学手段探索针灸学,当时的现代医学比较先进的成果中包括巴浦洛夫的神经科学,日本学者变开始从神经科学入手探索针灸学的作用,认为针灸作为一种刺激手段可以对神经系统发挥兴奋或者抑制作用,后来传入中国。这种认识一直延续到今天,今天的针灸学研究仍然需要神经生理学。那么问题来了,“刺激”之外还有针灸学吗?
距离我们越近的历史往往越容易被我们忽视。当我们回顾中国针灸史的时候会发现,中国针灸学在民国时期发生了一次剧变。变革的表现至少有三方面:第一,针具的尺寸和材质发生变化,根据现存的文物和文献可以发现古代针具直径粗,针体硬,粗和硬二者至少具备一个,这种情况甚至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20世纪30年代不锈钢材质的细针具开始在国内出现,60年代以后细针具逐渐取代粗针具而占据了统治地位;第二,细针具同时失去了粗和硬两个特点,针刺手法也随之改变,由于针具细软,撬拨类手法失去应有的作用,同时传统的单向捻转手法也演变成了现代的往复捻转手法;第三,开始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针灸学,认为针刺是一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刺激疗法,这种看法一直延续至今。除此以外,黄龙祥老师还提到了其他方面的转变。所以变革之前的针灸学和变革之后的针灸学就很难说是同一个针灸学了。现在的针灸学其实是变革后的针灸学。由已经发表的针灸基础研究文献可知,绝大多数现代针灸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采用毫针刺激某个体表部位,观察刺激对某个器官或组织的某些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探索其变化机制和变化规律,可以概括为这样一条线索:“毫针刺激腧穴——全身神经体液调节——影响某器官”。这条线索是现代针灸学基础研究的主流,但未能涵盖针灸学的全部。
 
除了刺激作用以外,针刺作用研究至少还应包括另外一条不广为人知的线索,即“粗针(针刀)调节经筋和阿是穴(软组织病变部位)——直接的局部作用——影响局部——甚至影响整体”。针刺局部作用特点与整体作用特点恰恰相反,具有单向性、区域性、器质性、晚期性的特点。例如,火针针刺治疗腱鞘囊肿主要是切开引流作用;针刺治疗扁平疣是对营养血管的损毁作用。另外,针刺阿是穴治疗经筋痹症可能存在直接的松解减压作用。上述实例都直接作用于局部,并非只是调动身体自我调节功能产生的间接作用或整体作用;也不具备良性、双向性、整体性、综合性、功能性、早期性等特点。所以针刺的作用很可能是多方面的,广为人知的“刺激”只是其中之一。
 
针刺对局部的直接作用,不依赖于整体上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与机体的整体功能状态无关。以针刺心绞痛为例,一般不能直接针刺心脏,只能针刺一个与心脏相关性较高的穴位来间接影响心脏,比如内关。此时效应部位在心,穴位在上肢,不能针刺效应部位,只能针刺穴位,此时效应部位和穴位是分离的。针刺治疗内脏病大致如此,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但这只适用于效应部位部位(内脏)无法直接针刺的情况,如果病变部位本身就在肌筋膜组织,针刺可以直接对病灶产生影响,取得直接作用。效应部位在肌筋膜,肌筋膜可以直接针刺,等同于穴位也在肌筋膜,此时效应部位和穴位是合一的,“以痛为腧”针刺即可,不一定需要“循经取穴”。例如,《灵枢·经筋》中记载的经筋痹症病变部位大部分就在肌筋膜等软组织,可以直接针刺,因此治疗原则是“以痛为腧”,而不是循经取穴。经筋痹症的主要症状之一是疼痛,但“以痛为腧”针刺的主要治疗作用很可能是针对局部的直接作用,而非针刺镇痛,当然这还需要实证研究的支持。
 
根据文献,古人治疗经筋痹症用的工具是毫针、圆利针和长针。早期的圆利针末端是膨大的,这个膨大究竟起什么作用?除了把针孔撑大还能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把针孔撑大呢,因为对某些经筋痹症来说在合适的部位做一个合适大小的切口这本身就是治疗作用。这和针刀就已经很相似了。后来毫针、圆利针和长针三者形态一致了,尺寸不一,但直径都比现在的毫针要粗,针孔大小和针刀形成的伤口大小是相似的。可以认为圆利针是毫针的横向延伸,长针是毫针的纵向延伸。这三者和针刀是相似的,而铍针鑱针等带刃针与针刀是不同的。铍针鑱针是用于体表浅刺排脓放血的,不是用来治疗经筋痹症的,不是用来深层软组织松解的,因为在那个解剖学不发达的年代这么干是很危险的。所以针刀并不是从古代带刃针发展而来,而是从给一个老木匠治病的注射器发展而来。如果说相似,那么针刀和毫针、圆利针、长针相似。随着现代针灸针变细变软,这部分功能逐渐被人们遗忘了,以至于后来针刀出现的时候人们都不认识了,有时候针刀甚至被当成异端邪说。幸好后来原创的针刀出现了,在客观上起了弥补作用。朱汉章教授不是搞针灸的,也从来没想为针灸学做什么,但在实际上、在客观上还是给针灸学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现代的细毫针其实是针灸的一种极端情况,强调了刺激作用,而针刀可以看成是另一种极端情况,可以看成是对粗针切开作用的加强。承淡安先生在关键时刻挽救了中国针灸学,把针灸学从原始的粗针时代带入了科学的细针时代。朱汉章教授客观上又把针灸学从科学的细针时代带入了科学的粗针时代。这是历史的螺旋式上升规律,看似又回到了粗针时代,但已经不是那个原始的粗针时代了。
有人认为有些针刀书籍文字表述不够科学,只要核心是有价值的,字面的东西就忽略吧,正所谓得意忘言。在此送上《列子》中的一个故事: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弥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针刀医学是一个新生的交叉学科,与针灸学有交叉点,但不止于这些与针灸学相关的内容。尽管目前存在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但应该看到它的前景是乐观的。现在随着人们的不断努力,针刀医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相信将来有一天针刀医学会被主流认可。所以,不管从名称本身来说还是从内涵来说,“针刀医学”这个名称是没问题的。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专注于小针刀培训、针刀培训、小针刀学习,拥有全国前沿的针刀整体松解术规范诊疗技术,针刀操作视频及课件分享。
网址:http://www.zhendaoyx.com/
课程免费咨询电话:4008-945-120

此文关键词: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文章资讯
你的浏览历史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

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富康路18号117室

全国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15171473501 龙老师

技术支持:网勃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