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官方网站!
常见问题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常见问题 >

临床中怎样对待针刀后的出血现象?

发布时间:2016-09-08文字来源:未知点击数:

  教材上讲针刀手术不出血,但临床中很难避免治疗部位出血,应怎样对待针刀后的出血现象?能不能完全避免?
 
  尽管我们按照四步进针规程,努力掌握了治疗部位的局部、精细、立体的解剖知识,但毛细血管无处不在,手术操作要想完全不出血是不可能的。所谓的不出血是相对于外科手术来说的,针刀治疗的出血量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知道无论多么精密的仪器都会有误差,是不是合格产品要看用哪个标准衡量。标准有粗有细,在某个误差范围内的,我们可以忽略不计。出血不出血,有损伤无损伤是相对于同种疾病的开放性手术的治疗而言的。
 
  从临床疗效和针刀治病机制看,针刀治疗部位应有适量渗血才好。慢性软组织损伤导致肌肉、肌腱等粘连、挛缩、增生、钙化,刺激卡压了周围神经和血管而产生症状。通过手术探查和尸体解剖发现,凡病变部位皆缺血。针刀的剥离、松解恢复了软组织的力学平衡,也调整了内环境,其主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将病变组织刺出血或充血,改善局部的微循环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硬结条索瘢痕组织内呈缺血状态,针刀治疗后患处有适量渗血,既可以迅速补充局部营养又可以加速局部新陈代谢。“冲走”沉积的有害代谢产物,使局部血管中化学成分改变,起到体液调整的作用。一点血也不出反而不利于机体恢复正常状态。
 
  为更好地提高针刀疗效,许多临床大夫在表浅部位施术后立即配以拔罐,拔出病变处之瘀血(从拔出的血液颜色看多是黑红色),因此缩短了疗程,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但盲目地乱刺,损伤较大血管则是不可以的。因手术部位较深,血液可积聚体内造成血肿,机化粘连又可成新的病灶而产生症状。
 
  在临床中,根据患者反应,术者手感与解剖知识,应尽量避开较大血管。起针后,从针孔处出血的速度,出血的量以及手术部位的血管分布情况,判断血管破裂的部位。出血量较少、部位较浅的,可用消毒棉球擦去或在出血针孔放一个消毒干棉球,出血量较多出血速度较快的应压迫止血,根据不同部位可压迫1-5分钟,若是深在较大血管出血应压迫10分钟。
 
  对出凝血时间较长的病人,在病灶比较深、血管比较丰富的部位施术(如腘窝、肘窝等),有人采用全身或局部用药的方法防止出血可供参考:全身用药,一般术前半小时肌注或静脉注射1支0.5g酚磺乙胺(止血敏),也可将止血敏0.5g混于麻醉药中局封。此法虽可止血,却也削减了针刀活血化瘀的作用,实为不得已而为之。只要我们选好手术人路,进针时加压分离,避开较大血管,若是较小的血管出点血,有益而无害,不必忧心。
此文关键词: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文章资讯
你的浏览历史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

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富康路18号117室

全国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15171473501 龙老师

技术支持:网勃科技